只抓产品这条鱼--访宁波兴盛达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亚伟

发布时间:2007-05-14 00:00:00   编辑:石材网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成功都是有他的理由的,采访完浙江兴盛达石材的董事长陈信财与总经理丁亚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陈董与丁总是一个完美的组合,陈总会冲着你笑笑,“来啦”又笑笑,那笑不浓不淡,恰如其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倾听,倾听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他多次对身边的人说:别打断,听他(她)说完。这种开放的状态使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一个成功的董事长。

而丁总相比之下则显得思维清晰,快人快语,对公司一切都了然于心,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虽然一向行事低调,并不愿做太多渲染,因为大家都是熟人了,整个采访并不困难。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丁总大致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

丁亚伟(以下简称丁):企业成立于1992年,经14年的发展,多次搬迁,下属机构有宁波市兴发石材有限公司、浙江浙东石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新昌沙溪红、嵊州红玉两座大型花岗石矿山,年加工板材50余万平方米,条石、侧石、线条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万,占地23345平方米,厂房12000平方米。公司现有意大利大砂锯1台、大型自动磨机1台、大理石排锯1台、圆盘踞30台,红外线切割机4台,连续自动抛光机2台、校平机1台,单边抛光机5台、多边切割机1台、全自动拉毛机1台,加工生产能力在行业中有目共睹。

记:从单纯的做工程的企业,经过两三年的调整,完成一个过度,发展成今天的格局,这期中必定许多艰辛吧。

丁:这两三年来,企业曾多次面临艰难的选择。促使作出抉择的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感到单纯的石材施工企业走不远,一切还要从源头抓起,从三年前选择新昌开始,到目前,在沙溪矿上已砸了1200万了,用两年的时间将整个矿体剥离,并申请了国家矿山统一编号,目前沙溪红的开采量可达15000立方/年;嵊州的红玉矿是采取控股形式的,现在开采量是3000立方/年,不及沙溪红,但矿体不错,稳定性好,是着重推的产品。今后我们公司将以做产品为主。我们要推出几个在用材上以沙溪红、红玉为主的大型工程,作为我们自有矿山产品的示范工程,头上抓起,从设计上入手,来把握市场,推广产品。 

记:不仅仅是自有矿山产品吧?

丁:是的,我们还从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地引进了三十几个品种的花岗岩、大理石,并且每月都将推出新的品种。象一些金线、金碧、啡网纹每个月保持在40—50个货柜进口量。我们的优势是单项存量多,库存量大,一个品种几千方,适合为工程供材;价格上的优势;品种多,不用找东家找西家;还有加工上的优势。

记:引进了意大利的大板生产线,上了砂锯,这对行业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不仅是个投入问题,还有产能问题,基于企业是如何考虑的?

丁:砂锯安装完毕,第一车板昨天已锯出来了,这确实是个大投入,16+4的连续磨、意大利进口的单臂锯……外加3万平方的加工厂, 总共一千来万吧。在宁波目前来说还是在前面的,以后宁波的石材不用拉到福建去加工,省内的石材可以到宁波来加工,宁波有港口的天然优势,浙江又是石材的消费大省,前景还是乐观的。如果今年成功了,明年再上一台。

记:一直以来,浙江的石材企业都倍感来自福建同行的压力,你们在推广沙溪红、红玉时感觉到了吗?

丁:很感觉得到,沙溪红、红玉推出以后,在总用量不变的前提下,码头上福建石材的数量起码减少10%。这就是自有矿山的优势。但是一开始是痛苦的,花两年时间,用剥离开采的方式做了件愚公移山的事。现在好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稳定。我们产品已走出浙江,全国各地都有,上海去年一个工程就用了2.8万方,今年更多些有个4万方的工程。现在我们主要以供材供料为主,这样才走的远,走的快,当然,在宁波自家门口,找上们来的工程还会做一些。

记:又给石材厂商供材供料,又自己承接工程,你们是如何平衡的?

丁:我们有一个价格体系,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两家企业同时共材,一家是140元/平方, 一家是150元/平方,我肯定供高的那家,如果我们自己做,那价格会报得更高,要不然产品价格就会走进死胡同,越走越低。我们要把产品推出去,就要让推我们产品的、买我们产品的有利可图。只有他们尝到了甜头,有了劲头,我们的沙溪红、红玉才能今天走出浙江,明天走出中国。

记:通过丁总的介绍,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了兴盛达公司以产品为龙头,以自有矿山、先进的加工设备为支撑的发展思路。但是,企业要走得远,还要迈坎,比如所有民营企业都会面临的家族管理。

丁:这确实是通病。打江山时齐心协力,坐江山时争权争力,矛盾凸现,但不能急,要慢慢来,一年迈一步,那些“老革命”跟了我十几年,动一动,他要闹情绪,几百双眼睛看着。我现在做法切块给他们让他们有钱赚,不要争权、越权,有点像封疆。企业要发展,要上轨道,这些关系是一定要理顺的。也只有这些关系理顺了,才能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把家族企业改造为现代企业,朝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的方向展开。否则是行不通的。

记:引进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到底行不行得通?我总觉得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蜜月期太短。

丁:就我们企业来说,在引进之前,先要建一个平台。做工程没有平台,今年做了,不知明年。只有做产品了,才有平台。其实,我们可以认真的看看高时、康利这样企业,会有所启发。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只是要行动压力太大,太痛苦了,好了,现在我们挺过来了,以后会更好。

最后,我想以陈董讲的一个原汁原味的宁波故事,来作为此文的结尾:有个人去抓鱼,抓了一条,又想抓第二条,结果,另一条没抓住,到手的也逃走了。做产品,是抓到手的大鱼。  (文:顾卓平)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