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石雕 乱、治之间曙光显现

发布时间:2009-05-18 00:00:00   编辑:石材网

绥德,素有“石狮王国”之称。绥德的能工巧匠们,将一块块原本朴实无华的天然之石,雕琢成了以石狮为代表的各种精美工艺品。然而,在艺术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绥德石雕行业本身却出现了一些乱象。幸好,绥德县委、县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许多相应措施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绥德石雕新时期再创辉煌的一丝曙光。

源:始于汉魏  成就非凡

俗语有云:江南出宰相,陕北出石匠。

绥德石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今天的龙湾村,有一条龙泉石龙,雕于石窟之内,盘腰伸爪,威风凛凛,一股清泉从龙口喷涌而出。据《绥德州志》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此地曾设龙泉县,因此可以断定石龙应当雕刻于设县之前。绥德石雕的悠久历史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汉至元朝,留存下来的石刻石雕较少。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石刻石雕保存下来的则较多。

绥德石雕的种类有100多种,推其极品,当属石狮。绥德石狮以其造型又分为宫廷石狮和山村石狮两大类。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浑朴自然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

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意,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团稚气,活像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曾有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

到了当代,在众多匠人的精雕细琢下,绥德石雕再次绽放出它迷人的光彩。

1986年10月20日,绥德的230件炕头石狮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重量级媒体都作了报道,北京的部分专家、学者还专门为此召开了研讨会,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1987年10月25日,位于绥德县城无定河上的千狮桥竣工,桥身两侧雕刻有1008只蹲卧驰跃、嬉戏争斗、神态各异的石狮子,成为绥德县一大标志性景观。

2004年,绥德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石雕艺术之乡”。2007年,绥德石雕手工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绥德县共有石雕加工企业、摊点200多个,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产量达1万多套(件、对),利润300多万元。

乱:市场无序  矛盾重重

尽管绥德石雕在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和福建惠安、河北曲阳等 “中国石雕之乡”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相差甚多。而以福建惠安为例,现在该县石雕产业已发展成包括采矿业、石材机械制造业、木制品包装业等在内的产业群体,共拥有石雕石材企业1185家,从业人员10.95万人,其中企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83家,企业出口额超50万元的超过150家。

对当前绥德石雕行业存在的问题,该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王平曾经做过深入研究。

“我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石雕业老板的思想意识问题。一方面,不少人小农意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舍不得投资,哪怕只挣了一分钱也要装进口袋里。这样一来,设备一直得不到更新,企业规模自然也就上不去。这也是现在绥德石雕行业仍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的主要原因所在。”王平说,“另一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人为追逐利益最大化而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作品的创新,缺乏精品意识。更有甚者,用水泥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复制!一对6寸的‘水泥石狮’成本仅5元,售价为30元,而一对6寸的真石狮其成本就高达160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使绥德石雕的整体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有人认为,绥德石雕作品缺乏独创性和人文内涵,将是今后其发展的硬伤。绥德石狮外形的憨厚温和掩盖不了本身文化含量的退化,而文化含量不高的石雕产品将很难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石雕市场的管理混乱也是影响这一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多是小作坊式生产,各家之间竞争激烈,常常出现顾客一上门,就互相不择手段地抢生意,恶意压价,结果使石雕业的整体效益下降。为了降低成本,粗制滥造也就‘应运而生’。”王平深感痛惜。

“人才危机”亦为绥德石雕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问题。目前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小学、初中学历者居多,有的还是文盲。近2000名从业人员中,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技师还不到10人!另外,众所周知,石雕产品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末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绥德石雕面临 “人才断供”的危险。

治:多管齐下曙光显现

为了破解石雕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绥德县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确保绥德石雕这一“千年品牌”在新时期再创辉煌。

“不对比就不知道差距。前两年,我们乡镇企业局先后组织60多名在本地较有影响力的石雕艺人,分6批去福建惠安、河北曲阳、山东嘉祥等国务院命名的‘中国石雕之乡’考察、学习。结果,人家的规模、设备、效益等对这些人触动特别大!”王平介绍说。

意识到与别人的差距后,这些石雕艺人很快有了重大改变。去年,绥德石雕行业的代表人物鲍武文一次就购买了电脑刻绘机等8万元的石雕设备,有的企业还从山东等地购进了绥德所没有的花岗岩汉白玉等石材进行雕刻、销售。

鲍武文雕刻有限公司是县上石雕行业的龙头企业。2008年,绥德县通过榆林市“扶南”项目,给这个企业争取到了80万元的贴息贷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它的带动作用也显而易见。“2007年县上总共才有2家石雕企业,2008年一下子就增加了11家!今年才过去三四个月,就又增加了4家。这样发展下去,由家庭作坊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王平高兴地说。[Page]

为了整合绥德石雕资源,规范市场、价格,避免不必要的相互倾轧、恶性竞争,2008年10月,绥德县石雕行业协会正式成立,鲍武文当选为协会会长。

为了提升产品档次,绥德县花费重金从西安请来专家设计产品包装盒,然后免费向所有石雕企业推广。

为了增强石雕艺人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同时吸引年轻人更多地投身石雕行业,使这一艺术形式得以流传下去,绥德县计划每年都举办石雕培训班,并将举办“赛狮大会”,进行技能比武。

“绥德汉”创造的石雕艺术,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雄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市场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才能使这门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从绥德县实实在在的举措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石材网 www.stone365.com)


来源:陕西日报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