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国市场 看重展会平台作用

发布时间:2010-07-22 00:00:00   编辑:石材网

——深圳市达美科进出口有限公司(土耳其海科玛公司)董事长阿德先生专访

深圳市达美科进出口有限公司(土耳其海科玛公司)是土耳其公司总部在中国开设的分公司,2005年始在深圳开设分公司,在广东建立了自己的堆场和加工基地,并在福建、上海、北京、山东等地设立销售点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更好地拓展中国的市场。

2008年,深圳市达美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以大特装亮相青岛国际石材展,董事长阿德先生出席了展会开幕式,在对展会效果及服务进行了实地考察后,阿德先生现场签订了2009青岛国际石材展的参展协议。日前,记者就展会在深圳市达美科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品牌推广及产品销售等问题对阿德先生进行了采访。

阿德先生在2008青岛国际石材展开幕式上代表国际参展企业发言

开拓中国市场  看重展会平台作用

提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土耳其大理石,阿德先生侃侃而谈:“众所周知,土耳其大理石主要分布在马尔马拉,爱琴海,黑海,地中海,安那托利亚中-南-东部等地区,具有质地好、品种多、色彩鲜艳及图案美丽的优点,无论是在高档酒店、银行、学校、医院、商业场所、别墅、政府建筑或是民用建筑,都可以看到土耳其大理石的装饰。”

针对世界最大的石材消费市场之一——中国,阿德先生介绍说,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的文化以及市场的需求都有差异。达美科公司主要负责对大理石荒料进口、运输、加工、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威尼斯,巴塞罗纳米黄,金叶米黄,啡网,法国米黄等以及各种规格洞石。“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在未来我们会配合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大理石产品。”阿德先生说,“公司虽设在中国南方,但是北方的市场仍然是我们很大的窗口。因此我们会与更多有实力的北方企业合作,并通过组织参加北方的石材展会等方式赖有效拓展北方的市场。”

面对金融危机  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土耳其是石材产业发展比较早、比较成熟的国家,而对于中国石材业,阿德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石材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现代石材工业仅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因为抓住了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中国石材业在短期内迅猛的发展,它的成功依附于国内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建筑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石材大国。”

尤其谈到金融海啸对石材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时,阿德先生很有信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对全球石材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由于种种的因素,欧美的市场更是显得疲软,相反的中国市场如果能够顺势而为、把握得当,有可能会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将助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与此同时内需也会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对中国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积极参加展会  推动国内外深入合作

阿德先生认为,作为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一种有效渠道,“展会”无疑为石材生产商、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了交流、沟通和促进商业的平台,同时可以更好地推广公司的企业形象。

“我们非常重视展会在拓展市场份额、促进行业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参与展会方面是十分积极与主动的。例如上海国际石材展、厦门国际石材展、青岛国际石材展、水头石材展、云浮石材展及土耳其的一些大型的展会,我们都参加过。”阿德先生表示,公司也参与部分展会的国外招展工作,希望能给中土双方的企业提供更多更快的合作机会。

青岛国际石材展  具备国际大展潜力

作为2008青岛国际石材展的国外参展商代表,阿德先生给予了展会相当中肯的评价:“相对某些大型的国际展会,我认为青岛国际石材展还处于学习成长阶段。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我看到青岛市政府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会都给于青岛国际石材展强而有力的支持,经过不断的成长及经验累积,我相信青岛国际石材展很快就能成为国际性的专业展会。”

同时,针对2009青岛国际石材展期间将要举办的“中国建筑设计展”、“在建工程采购会暨石材企业新品发布会”等专题活动,阿德先生非常认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拉动内需的措施使市场非常广阔,展会的这些活动把上下游产业很好的衔接起来,我们当然也期待能与更多的采购商及供应商交流合作。”

采访的最后,阿德先生说,公司已经预定了2009青岛国际石材展的展位,并扩大了展位面积。“2008年的展会我们对专业观众的组织比较满意——有许多来自海外以及地方的采购商,但相反的,专业的石材展商就显得比较少,希望2009青岛国际石材展上有更多的石材供应商参加,我们当然也支持青岛国际石材展做强做大,为国内外石材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一个专业性、国际化的贸易平台。”

(石材网 www.stone365.com)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