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事件”是偶然?是必然!
发布时间:2005-05-28 00:00:00 编辑:石材网
圆明园福海畔一位家住北京大学的六旬老人说:“圆明园事件的发生,根本问题在功能定位。世界文化遗产根本就不该成为游乐场!”圆明园的生态问题绝非始于今日。遗址变公园,就注定了圆明园今天的命运。
早在2000年,当时的中国社科院博士王彬生就曾痛心地说:“在长春、万春两园里面有卖煎饼的小摊、有10元钱拍一次照的摄影棚、有图腾园、游乐场、卡丁车。闻名世界的大水法废墟上爬满了嬉戏的孩子。而福海以西的未开放区则是堆积如山的垃圾、外省机动三轮、豆腐作坊、农家茅厕。悲怆、肃穆的凭吊感荡然无存。”
上世纪80年代,圆明园从一个荒芜破败的遗址变成公园。此时,法国华夏建筑研究会建筑师邱治平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亲眼见到一位民工用凿子一下一下地铲平一块雕有精美莲花座的石刻。邱先生心痛地问:为什么要把石雕弄掉?民工称盖房子要用这些石料。第二天他再到圆明园,看到的是一堆“加工”好的方方正正的大块石料。
事实上,上个世纪90年代圆明园的保护问题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时,诸多专家反对将圆明园遗址变成公园。然而,在对圆明园事件的调查中,我们听到来自圆明园管理者最多的声音是“当初为了维持生计”,“要养活1700多名职工”。
学者历数了近几年打着保护的旗号,对著名文物进行过度开发的一系列“壮举”:电台天线在北京天坛外坛布上了“蛛网”,四川乐山大佛旁突然冒出一个“巴米扬大佛”作伴,湖北武当山遇真宫出租后被付之一炬,陕西秦始皇陵核心保护区内建起了巨大的“接待中心”……这个“队伍”也正变得越来越长。据专家介绍,目前全世界750多处世界遗产中,除澳大利亚热带森林不得不设一条索道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在遗产上建索道的现象。“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太普遍,一些遗产风景区甚至架设了多条索道。”
1999年,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内,管理者投资1.2亿人民币建起一道垂直高度达326米的“天梯”,后来因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而停开。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旅游区的宾馆饭店,不是属于这个部、那个厅,就是某个局,显然是官方的行为造成了风景地的“变脸”。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等专家分析认为,有的地方政府套用开发区的相关法规来管理和“开发”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专家分析认为,专门法规的缺位,加大了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随意性;专门管理机构的缺位,放纵了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受地方利益驱动的失控“开发”。
新华社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吉林省招商推介会签下34.8亿
下一篇: 悉尼奥运会如何使用绿色建材(他山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市长吴伟华调研花岗岩矿山修复,强调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生态修复,强化监管,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