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渤海石刻”十余载又现世间

发布时间:2005-06-09 00:00:00   编辑:石材网

十几年前,考古人员偶然在修建的公路边发现了一个“宝贝”,一块渤海时期石刻。而人为的疏忽,这块千年历史的“宝贝”就如昙花一现,就又湮没于尘世之中。近日,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这块宝贝终于重见天日。据悉,它是目前鞍山地区发现的第一块完整的渤海时期石刻。

这块有上千年历史的石刻,如今“委身”于海城关帝庙后院一堆残断的石碑中,它长90厘米左右,宽和高约有50厘米,为青绿色绿砂岩石,三级台阶造型。台阶上雕刻着云朵样的花纹,石刻的两个侧面刻着双狮图案,狮子的眼睛看起来非常清晰。石刻的背面雕刻着一个人驯狮的画面,人脸朝外、双脚叉开,左手托着狮子的一只前爪,狮子身体半悬于空中,画面形象而逼真。

据介绍,这块石刻是考古工作者1989年发现的,当时觉得这很像渤海时期的文物,便通知了海城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十几年后,当年发现这块石刻的考古人员张喜荣询问起它,而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根本一无所知。经过多方寻找,最终在关帝庙后院的残断石碑中发现了它。

有关专家表示,海城在1000多年前的渤海时期称为海州南海军,当时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这块渤海时期石刻上面刻有的图案与曾在国内发掘出来的渤海时期文物的特征有很大相似之处,极有可能是该时期用于祭祀的祭祀台。“驯狮图”中的人物与当时居住在海州南海军内的粟特族人极为相像。专家说,这块石刻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都很高,是研究古代民族文化宝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