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矿山换新颜——沁阳市扎实推进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1-09-10 14:07:18 编辑:石材网
2019年9月,中央下达河南省沁阳市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专项资金后,沁阳市以此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实抓好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等工作。经过紧张有序的建设,项目业已竣工,治理面积达34000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如今换了新颜。
一项目一方案 明确整治修复重点
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系沁阳市南太行生态修复工程之一。针对该项目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状况,制订了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重点的实施方案,通过采取填实矿坑、清理渣土、筑墙固坡、植树绿化等措施,从而收到既修复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如今,这一昔日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之地,已经嬗变为绿色满坡、层林尽染的美景。
S238省道可视范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北寺河沟,该项目总投资为970万元,省级投入资金485万元,根据配套资金比例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85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治理工程,新增林地232.95亩,造地44亩。
为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沁阳市聘请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对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根据不同的项目区,有针对性地编制规划,做到“一项目一方案”。
按照通过项目工程建设,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功能,改善排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实施道路工程,改善治理区通行和管理条件,不断推进绿化工程,恢复治理区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治理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要求,将总治理面积34000亩的项目区,分别制订了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沁阳龙门河中上游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沁阳市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沁阳市北部山区山王庄-常平-紫陵一带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公路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等项目一揽子方案,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一项目一特色 突出助力经济发展
“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南太行,又要与山区扶贫、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相结合,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这是沁阳市委、市政府对主管部门的要求。为此,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谋划,切实加强对项目设计方案的指导,突出特色抓好科学规划设计工作,力求体现“一方案一特色”。
常平乡张老湾等村位于沁阳市北部山区山王庄-常平-紫陵一带生态修复项目区,该乡党委、政府建议北山生态修复要助力山区扶贫,希望在项目区多栽种经济树木和核桃等果树,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并且,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治理项目,还对打造丹河峡谷景区乡村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规划实施项目,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来此休闲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其他项目也都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消除地质灾害、修复生态环境为主基调的基础上,突出了个性化规划设计的理念,力求做到不同的项目,在风格上有各自的特色,旨在力促项目工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例如,沁阳市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新增经济林510亩,每年产生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新增经济林60.3亩,新增经济林每年可产生12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等,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一项目一成效 确保通过上级验证
根据规划方案要求,该项目分为一期、二期实施。一期工程有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治理项目、沁阳龙门河中上游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沁阳市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和铁路、公路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二期工程有沁阳市北部山区山王庄-常平-紫陵一带生态修复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部竣工。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进度造成的不利因素,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 一项目一监督”。要求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对每个项目进度,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考核,督促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施工任务,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据悉,该市5个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全部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林地面积15784亩、新增草地面积1055亩、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面积34616.7亩,极大改善了该市南太行的生态环境。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沁阳市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5个项目的实施,共植树约46万棵,绿化1.59万亩,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通过对项目的治理,带来了多方效益:一是社会效益。减缓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矿山开采频频会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破坏矿区生态环境,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已产生不稳定因素。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极大地减缓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大幅改善当地居民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主要以恢复可利用地为主,可恢复可利用地面积约44亩,绝大部分可恢复为旱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三是环境效益。恢复地貌景观和生态植被97.95亩,使交通沿线景观得到恢复;较好地改善该区的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对打造旅游景区的品牌效应,提升沁阳旅游城市整体形象有深远意义。
“南太行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建设虽然完成了自验工作,但是依然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的要求,继续做好项目的谋划包装及储备工作,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成果,生态沁阳、助力美丽建设。”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恒如是说。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云南投入10350万元资金支持废
下一篇: 突发!石材海运费再创新高!暴涨5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东石材行业需求旺盛,海湾国家进口依赖高,大理石与花岗岩为主,高端产品市场潜力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