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举锚栓专利旗 起诉德国大鳄

发布时间:2006-02-14 00:00:00   编辑:石材网

一枚不起眼的小小锚栓,不仅打赢了和德国公司之间长达两三年的专利官司,新近还荣膺国内惟一针对专利的政府部门奖。前天,从余杭区科技局获悉,杭州斯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一种“石材陶瓷用锚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与此同时,又一场中外诉讼大战正在打响。“斯泰”公司目前已起诉德国费希尔公司的中国子公司——“慧鱼”公司,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正是这种获奖锚栓的3个系列。春节之前,此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现法院已证据保全完毕,不日将要开庭。

这种锚栓能抗12级地震

据介绍,中国专利奖是我国惟一专门对获得专利的发明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认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获奖的项目技术方案,一般都原创性强,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斯泰”发明的这种锚栓看上去很简单,却包含30多项发明专利,并形成了专利保护链。别看它小小的,长只有2厘米左右,直径差不多1厘米,却绝对安全。它的抗震能力能够达到相当于12级地震的强度,可抵御龙卷风、风暴等的风力和位移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为这种锚栓打孔,孔径内大外小,用的是全智能机械手,2秒钟搞定。

目前,这种锚栓已被广泛应用在奥运会体育主场馆、中组部新办公大楼(单块5.4平方米/600公斤大石板可称世界之最)、中纪委大楼(倒悬挂大板石材)、243米高的上海银行大楼、科威特使馆等200多个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建筑物上;南京地铁已竣工的1号线16个车站,要求列车运行时的紧急制动冲击波相当于10级地震的水平,用的也是这种锚栓。这种锚栓的售价约为7-18元,每个工程视其大小,一般需要几万颗直至上百万颗不等。

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斯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高科技建筑产品的高新企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资金,目前已拥有近100项专利和10多项著作权。锚栓现已成为该公司的核心产品。2005年光锚栓这一块,就实现产值7000万元。

狭路相逢,技术见真章

德国阿图尔——费希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拥有24个全资子公司的跨国集团公司。2000年之前,它在中国的建筑幕墙用背栓产品市场上是绝对的老大。“斯泰”瞄准了费希尔公司系列产品的技术缺陷进行研发,成功开发了拥有10余项专利的双切面“抗震型”背栓系列产品。由于其性能更适合我国多台风、多地震的气候环境,“斯泰”的产品销量一路攀升。感受到压力的费希尔公司,试图改进自身产品工艺,却发现要改进的已被“斯泰”研发成功,并已申请专利。

2001年10月起,“费希尔”下属的中国子公司慧鱼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多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要求裁定“斯泰”的石材、陶瓷用锚栓等5项专利无效。眼看申请被驳回,“慧鱼”又于2002年5月、2003年12月,分别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斯泰”侵权。北京之役,法院判定“斯泰”并不侵权。

面对侵权指控,“斯泰”细心搜集证据,2003年7月时索赔344万元,反诉“慧鱼”构成不正当竞争。2004年3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要求“慧鱼”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登报道歉,并赔偿商品信誉和声誉损失15万元。

由于取证准备充分,“斯泰”共向法庭提供了五组35份证据,光证据卷宗叠起来就有《辞海》那么厚。该案也被武汉中院视为原告举证最充分的不正当竞争经典诉讼案例。之后,这一案例还被命名为“斯泰模式”,收入知识产权教科书《专利复审、无效、诉讼及行政复议》中。

赢得官司的同时,也就是赢得市场。官司结束时,“斯泰”在全国背栓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年销售额冲破6000万元。

在艰难地采集了两年的证据并经过公证之后,“斯泰”再次就三个系列的锚栓,起诉“慧鱼”侵权,索赔额高达数百万元。2006年1月,此案在市中院立案。“斯泰”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1月12日,在北京的某建筑施工现场,法院取证完毕。“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得学会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斯泰”总经理徐跃华说,在告“慧鱼”的同时,公司还告了安徽的一家企业侵权,涉及4项专利、2项著作权,目前正在取证当中。而这些官司只是个开头,如果进展顺利,“斯泰”还会将若干家涉嫌侵权企业一一列入诉讼议事日程。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