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矿业焦点:智能矿山建设按下“加速键”​

发布时间:2025-03-12 14:25:24   编辑:石材网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与矿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在“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引领下,智能矿山建设作为矿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迎来多项重磅提案。这些建议不仅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更勾勒出未来矿山“少人化、无人化、智慧化”的蓝图。

两会智能矿山提案“四大突破”

1. 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从露天矿到井下矿


全国政协委员马华东提出,推广矿山无人驾驶运输技术,推动新疆等资源大省建设智能化标杆项目。目前,新疆已建成国内最大露天矿无人驾驶卡车集群(619台),并在地下非煤矿山实现远程遥控铲运装备和智能监测系统应用。提案建议通过5G专网与云控平台构建车-云协同体系,突破极端环境下的作业瓶颈,并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和中亚地区输出。

2. 深部开采智能化技术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代表强调,深部煤矿智能化转型需系统性创新。针对1000米以深矿井的瓦斯、地热等灾害风险,提案提出研发AI地质风险预测系统和自适应导航无人设备,建立“地面智能调度中心+井下机器人”模式,实现采掘全链条无人化。安徽理工大学与龙头企业合作的“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在此领域取得突破。

3. 装备技术“卡脖子”难题破解


代表邢京龙聚焦大型磨机传动技术国产化,建议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克国外垄断的环形电机技术,推动矿山装备从进口依赖转向出口强国。同时,他呼吁加强有色金属矿山智能化政策支持,例如制定“智慧矿山建设标准”、开发绿色智能装备,并构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矿山运维体系。

4. AI技术贯穿矿业全生命周期


姜耀东委员指出,人工智能正重塑矿业逻辑:

  • 找矿阶段:通过大数据构建成矿模型,提升勘探精准度;

  • 开采设计:AI优化开采方案与环保管理流程;

  • 生产安全:机器人替代人工进入高风险作业区;

  • 生态修复:智能评估矿区环境并生成修复方案。


其建议强调“技术+政策”双轮驱动,例如调整土地政策激励矿山修复后的文旅开发。

未来启示:智能矿山建设“三向发力”


1. 技术攻坚:瞄准深空、深海、深地

两会提案凸显对前沿技术“无人区”的重视。例如,袁亮代表提出布局“深地国家实验室”,探索深部资源开发与地下空间利用;姜耀东委员建议提前储备太空采矿技术,为月球基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2. 标准与生态:构建产业协同网络

需加快制定智能装备认证、数据互通等标准(如马华东提出的矿山无人驾驶安全规范)。

3. 人才与政策:破解“最后一公里”

校企合作开设智能采矿专业,建立“矿山工程师认证体系”(袁亮提案);通过税收优惠、专项基金(如煤炭产业转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智能化改造。

2025年两会为智能矿山建设注入强心剂:从AI找矿到无人驾驶,从装备升级到深地开发,中国矿业正以“技术革命+制度创新”重塑全球竞争力。未来,随着新《矿产资源法》配套政策落地(如矿业权改革、生态修复强制要求),智能化转型将不再停留于试点,而是成为行业生存发展的“必选项”。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