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柞村法庭奏响诉源治理“三重奏”,为石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6-06 09:27:17   编辑:石材网

众所周知,山东莱州市自古盛产石材,是我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其石材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素有中国石都的美誉。当地石材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22年,辖区内仅经工商机关登记的石材生产厂家就达2000多家,从事矿山开采的近100家。

作为支柱的石材产业有力的推动了莱州经济发展提升,也让该地区成为了民间纠纷和各类诉讼案件的多发区。对此,正坐落于莱州市石材产业核心区域的柞村法庭,所辖的夏邱、柞村两镇,着力以诉源治理为抓手,坚持延伸职能、关口前移、诉调联动,成为一张亮丽“司法名片”,为“石都”发展保驾护航。

延伸职能 下好诉源治理“先手棋

近日,柞村镇石材企业迎来一批特殊访客,原来为充分发挥只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柞村法庭干警们在庭长李朝霞的带领下,深入一线,走访所在辖区企业,认真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意见,对租赁合同、买卖合同等企业生产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向企业发放了联络卡,为企业随时提供法律帮助。

对此,柞村某石材厂的老板激动表示,非常感谢李庭长,真是给他们企业带来了一场法律及时雨。

据了解,这场走访只是柞村法庭诉源治理“先手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柞村法庭主动延伸服务范围,针对审判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与辖区政府、司法所进行对接、协调,推动建立矛盾纠纷早发现、速预警、快解决的机制。与此同时,组织干警深入企业、村居,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讲解,逐步构筑纠纷预防化解防线。

关口前移 织密诉前调解“过滤网“

今年年初,拿回欠薪的工人代表喜极而泣,紧握调解员老贾的手激动的说:“要不是你们为这事忙前忙后,这笔钱春节前肯定要不回来,我们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据悉,在2018年促,王某在夏邱镇经营石材厂,先后聘请同村的亲戚张某、李某等工人负责工厂的补板、吊板等工作,但自2020年8月开始,王某某拖欠张某、李某工资十万余元。到了2021年11月,张某、李某向其索要工资,但王某却玩起了“失联”。张某、李某无奈之下,向柞村法庭提起了诉讼。

柞村法庭了解相关情况后,认为石材厂老板王某与张某二人既是同村,又是亲戚关系,可以先尝试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后来,调解员老贾接手案件后,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都联系不上王某某。他又到王某某所在村的村委会,多方打听下,才找到了王某。这才了解其中原因,原来王某并非不想工资,只因为疫情等多方面隐私,企业资金无力周转,他就想着出来避两天,因为大家都是亲戚,要是知道开不出工资感觉自己没面子。

获悉王某这一心结后,老贾又多次通过电话、微信持续沟通疏导,释法析理,指出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承担的风险,王某同意和张某、李某见面协,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在今年1月,张某、李某拿到欠薪,这起讨薪案就此画上了圆满句号。

诉调联动 守牢矛盾化解“防洪堤”

柞村法庭积极作为,不仅注重源头预防矛盾、诉前联合调解,还积极与各类非诉调解组织联动,将调解贯穿整个诉讼过程,最大限度解决当事人诉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合作了这么多年,你还赖上帐了,你还有没有良心!”“你才没良心呢,你要的那些钱怎么算出来的,你自己心里有数。”5月12日,柞村法庭庭审现场,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

据介绍,,原、被告之间存在长达6年的加工石材关系,因双方关系良好,合作期间未签订过任何书面的合同,亦未对过账,后面因石材产业不景气,双方合作关系终止,二人因欠款问题产生纠纷,原告诉至莱州法院。

该案子接受后,李朝霞庭长仔细梳理了案情,发现原告仅仅提交了6年来自己加工石材业务的票据和与被告妻子的一段简短的录音,案件事实难以查清,但在5月12日的庭审中,被告又当庭提起反诉,要求原告返还剩余的未加工过的石料,但尚存在原告处的石料也没有清单。

面对该错综负责的案情,李庭长认为,如果一味走诉讼程序,不但事实证据很难查清,双方多年的合作关系也将毁于一旦。为此,她联系到双方所在村的村委和调解员,分别做当事人及律师工作。最终,经过与村委、调解员的多方努力,原、被告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两个合作伙伴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