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特色经济成为推动平邑经济发展的“引擎”
发布时间:2006-08-16 00:00:00 编辑:石材网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吃透县情,把握大势,紧紧围绕地方特色,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面对渐行渐热的县域经济,平邑县委书记王林山一语中的。平邑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实践着决策者的思路:“中国罐头第一镇”的美誉落在这里;国际石材城在这里起家;石膏工业带每年上缴利税过亿元;群峦中崛起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九间棚精神如同蒙山的主峰,在这里拔地而起、名扬四海……这就是平邑,一个用特色彰显实力和魅力的地方。走特色之路,使平邑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短短3 年间,平邑在全省县区中的综合实力排名提升了14个位次。今年以来,全县GDP总量、项目建设投入、两税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特色经济,已成为推动平邑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Page]
特色产业,助推园区经济腾飞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临沂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被这里的景象所吸引:该公司占地8.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12条国内先进的果蔬生产线、4万吨的年加工能力以及自主开发的1 20多种蔬菜、食用菌罐头,无不显示着这家企业的雄厚实力。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罐头出口企业、临沂市出口创汇十强企业之一,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平邑人的骄傲,而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得益于平邑这方富饶的水土。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当地优质的经济产品。这里盛产草莓、桃子、黄梨、山楂、苹果等,还是全国著名的“金银花之乡”。不仅如此,平邑县还是中国花岗石之乡。该县现已探明的26种矿产资源中,花岗石储量30亿立方米、石膏储量27亿吨、石灰石储量100亿吨以上,因此平邑被誉为“大理石之都”,还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沂蒙石材城”。
立足于资源优势,平邑县因地制宜,把果品、石材、石膏加工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经济的重中之重。以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成为平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以园区为载体,将乡镇企业集中起来,发挥乡镇工业的技术和产品换代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是平邑县为发展经济推出的一大举措。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县里对园区进行科学定位,在总体布局上突出“四大工业板块”,即以果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地方镇罐头工业板块,着力打造全国优质食品生产基地;以盛产石膏的卞桥、保太、柏林等乡镇为主体的石膏工业带板块;依托沂蒙石材城,着力发展石材加工工业,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的国际石材城;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城区工业板块,着力打造平邑大工业的骨干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罐头城年生产各类罐头40万吨,创产值16.8亿元、利税2.1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今年又新上了8 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果品加工企业。绵延20公里的石膏工业带,目前开采加工企业已达到75家,年创产值10亿多元、利税1亿元。[Page]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平邑县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园区招商,将外来企业聚到园区,打造知名品牌,壮大县域经济。
平邑县把开发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良的服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了大批投资商落户开发区。不久前,国内最大的颗粒钻石加工企业———平邑县永基钻石有限公司在平邑县经济开发区落户,填补了我省颗粒钻石加工的空白,在实现出口创汇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
目前,开发区共有总投资22亿元的45个项目落户,其中过亿元的6个,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3.5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解决就业人口万余人。
这一切得益于决策者对特色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他们以跨越发展的眼光审视县域经济,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植了4个活力四射的“增长极”,展示了独到的经济方略。品牌效应,打造旅游经济强县
2006年,平邑人获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全省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顺利通过省旅游区质量等级验收,被评为AAA级旅游区。
“真想不到,在大山深处竟有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博物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禁不住发出了赞叹。博物馆主体建筑外观中西合璧,在8根巨型花岗石柱衬托下,更显气势恢宏;馆内陈列的哺乳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各类化石,年代久远,种类齐全,其规模和藏品质量属世界一流。
移步换景,30余万件馆藏标本向游人诉说着自寒武纪时期至今约6亿年来生物进化演变的故事,也为科学普及和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目前,该博物馆年接待游客多达300万人次,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及英、美、日、韩、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Page]
县里陪同采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宇自然博物馆是国有矿山企业———平邑归来庄金矿建设的金外产业项目。
由于业务关系,企业曾征集到不少散落的珍贵地质矿产标本,而这正是提供科普教育的最好素材。于是在各方支持下,这座占地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属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地质自然博物馆,于2004 年面向社会开放,被誉为“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开启了平邑县旅游发展战略新篇章。
伫立于蒙山之巅,远可望山之秀美,近可听水之灵动。山前道路改造的工地上,忙碌的人们、隆隆的机器,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让记者怦然心动。
以蒙山主峰龟蒙景区为“特色龙头”的平邑旅游产业正在跃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按照蒙山总体规划,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7000多万元的蒙山文化广场、蒙山寿星配套设施、山前度假带及万寿宫大殿建设项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平邑蒙山旅游的档次和品位,打响蒙山旅游的大品牌。
同时,该县大力弘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为“九间棚”旅游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一个以蒙山养生长寿游为龙头,融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游、九间棚生态农业游、黄金地质公园工业游、郑城和流峪金银花主产区特色游、大洼写生游、曾子山文化游、明光寺原始森林游、五龙湖水上游为一体的旅游大格局,即将为人们展开平邑旅游的新画卷。
品牌是形象,更是竞争力。今年以来,全县已接待游客11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8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平邑县的旅游产业正在向纵深发展。
大手笔建设,搭建经济发展平台从日东高速公路平邑出口驶入蒙阳路,通往县城的短短几公里道路让记者眼前一亮:笔直宽阔的路面,修长华美的路灯,景观树木和天然奇石一路陪伴,绿化带次第相接,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公路的美丽图景。这条承载着平邑人新希望的景观大道和标志性大道,是今年平邑城市建设的大手笔。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次看城市管理。”分管城建工作的平邑县副县长冯青松如是说,“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着城市化进程,要与经济发展长远目标统筹起来。”
和印象中几年前的平邑县城相比,用“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变化是比较恰当的。近年来,该县把城市建设作为全县六大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努力提高县城的形象和品位,连续3 年投资近3 亿元,对蒙阳路等城区交通干道实施了综合性改造,亮化率达到90 %以上,新增绿地面积占全县绿地面积的一半,并建起了一系列集文化、健身于一体的群众休闲娱乐场所,为投资者和市民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创业和人居环境,让人民在“乐业”的同时实现了“安居”。
“早上,把自家的垃圾打包放在家门口,就会有工作人员统一收集运往垃圾中转站,进行下一步处理,在县城主要干道上看不到垃圾桶了。”这是平邑县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的一个细节。该县先后实施了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今年又开工建设日供气5万立方米的城市供气工程,管网辐射县城所有居民小区,将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Page]
秉承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原则,该县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和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有效增加了城市竞争的“资本”,增强了城市对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
欠发达县要使城市建设的品位、档次短期内得到提升,必须借助外力、善用政策。在省市交通、公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327国道平邑段已经完成了改道、拓宽,形成了县城新的南外环、西外环。依托327国道改线,平邑县成功拓展了县城规模,从而拉开了县城建设的大框架。新一轮城市建设正扬帆起航。
在平邑采访期间,最让记者感慨的倒不是其发展的“神速”,而是他们敢为人先的观念和创新意识。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亮点,特色产业、品牌旅游和城市建设共同支撑起平邑县特色经济的大舞台。站在这个舞台上,平邑人民正奏响一曲动人的发展之歌、希望之歌和和谐之歌。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天津口岸石材出口持续增长 七成出
下一篇: 新型石材出道很低调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到麻城调研石材产业,旨在学习麻城石材产业发展经验,推动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