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业龙头业绩首亏,合盛硅业亮红灯!567亿负债压顶,百亿融资能撑多久?
发布时间:2025-08-22 11:27:46 编辑:石材网
硅价跌破成本线、光伏抢装潮退去,中国硅基龙头深陷行业寒冬,百亿融资能否助其穿越周期?
“低于成本运行已超14个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晶这样描述当下多晶硅行业的惨烈现状。
7月14日,合盛硅业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3亿至4亿元,其中二季度单季亏损至少5.6亿元。这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这家硅基新材料龙头首次遭遇亏损。
与此同时,合盛硅业的资产负债表也亮起红灯。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负债高达567.83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2.56%。货币资金仅21.66亿元的公司,却面临高达103.36亿元的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
业绩首亏:硅价暴跌与光伏退坡成主因
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的业绩犹如坐上过山车。归母净利润从盈利到亏损3亿至4亿元,二季度单季亏损更突破5.6亿元,这一“变脸”速度令市场哗然。
业绩出现如此反转,核心原因在于硅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低迷:6月底,工业硅价格跌至8700元/吨,多晶硅价格跌到3.2万元/吨,双双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且分别持续低迷近3个月和超14个月。
而引发这场价格风暴背后,是光伏“抢装潮”退坡。
2024年,光伏“抢装潮”结束后,终端需求骤降,多晶硅开工率跌至38.6%的历史低位,企业被迫减产。而工业硅则陷入供需失衡的泥潭:供给端,前期扩产潮导致产能过剩;需求端,下游光伏企业采购意愿低迷,叠加期现套保资金抛售,价格在二季度加速下跌。
受此冲击,合盛硅业的工业硅售价同比大幅下滑,光伏板块更因停工损失和存货跌价计提“雪上加霜”,最终陷入阶段性亏损。
据财报披露,其工业硅、多晶硅月度开工率分别跌至41.9%和38.6%,6月多晶硅价格跌至谷底。这场“供需错配”的灾难,让全产业链企业普遍亏损,合盛硅业不过是其中最显眼的“受害者”。
负债承压:百亿“输血”能否续命?
业绩承压的同时,合盛硅业的资产负债表已亮起红灯。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907.6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567.83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2.56%。
更严峻的是资金结构:有息负债合计298亿元,包括短期借款5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03.36亿元、长期借款139.41亿元;而货币资金仅21.66亿元。
面对如此悬殊的短期偿债压力,“钱荒”危机已迫在眉睫。
2025年以来,合盛硅业融资动作频频,累计规模超数百亿元:
· 2025年2月,公司拟发行不超40亿元ABS项目,盘活存量资产;
· 同月,启动不超50亿元融资租赁,通过售后回租等优化融资结构;
· 申请不超260亿元综合授信,期限1年可循环使用;
· 推进公司债券发行,2024年已发40亿元,2025年新申请获受理;
· 7月16日,控股股东合盛集团更以每股43.9元向肖秀艮转让5.08%股权,套现26.34亿元“输血”。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合盛硅业对资金链的“生死抢救”。但市场质疑声随之而来:百亿级融资能否填平567亿负债的窟窿?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行业破局:反内卷与新兴需求的博弈突围
合盛硅业的困境,绝非个例,而是硅产业链周期性调整的缩影。
当前,硅产业链正经历深度调整:工业硅库存高企、价格底部运行,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行业“反内卷”呼声日益高涨。
企业正寄望于三大路径破局:一是通过政策引导淘汰落后产能,缓解供需失衡;二是押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拉动有机硅需求;三是等待硅价回升,修复利润空间。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工业硅去库存缓慢,需求难现爆发式增长,价格或持续低位运行。
据行业分析师预测,2025年下半年硅价反弹空间有限,行业再平衡道阻且长。对合盛硅业而言,密集融资仅能解短期之急,真正破局仍需依赖两点:一是硅价回升节奏,二是自身成本控制能力。
这场“保壳”与“减负”之战,已不仅是合盛硅业的独角戏,更是观察硅产业链调整的关键样本。当“寒冬”过去,幸存者能否迎来春天?市场正屏息以待。
文章内容参考来源于光储焦点,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石英石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内蒙古某萤石矿采矿权上部及深部勘
下一篇: 纯度达99.999%!这里新建一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南安市水头镇通过“四链融合”推动石材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全球石材产业链供应链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