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新蒲新区路网优化二期工程项目遵义市新蒲新区路网优化二期工程F线、支六路道路及电力迁改土建工程标段
发布时间:2022-09-01 09:11:28 编辑:石材网
招标编号: | 招标编码:CBL_20220831_6691639941212160 |
开标时间: | 标讯类别: 国内招标 |
资金来源: 其他 |
遵义市新蒲新区路网优化二期工程F线、支六路道路及电力迁改土建工程标段施工招标公告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遵义市新蒲新区路网优化二期工程已由遵义市新蒲新区经济发展处以遵新经发投资【2019】25号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遵义市新蒲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资金来源区级财政,项目出资比例为1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工程建设地点:遵义市新蒲新区。
2.2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包含:本次招标范围为F线和支六路道路工程及红华变往府前路方向2回110kV线路段迁改工程土建部分,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车行道沥青摊铺15316.02㎡、人行道青石板铺贴2761.24㎡、青石路沿石1179.5m、栽植行道树269株、双臂路灯(9+6m)9套及单臂路灯(9m)82套等。红华变往府前路方向2回110kV线路段迁改工程(B-3点-双回塔)、红华变往府前路方向2回110kV线路段迁改工程(1号余缆井-B-3点),具体为电缆井、电缆沟、电缆排管、接地装置等土建工作内容。
2.3 合同估算价:11060197.06元,其中红华变往府前路方向2回110KV线路段迁改土建工程(剩余工程量)为4908618.42元;F线和支六路道路工程量为6151578.64元。
2.4计划工期:365日历天。
2.5 招标范围:施工图纸和相应工程量清单所表达的范围(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不一致时以工程量清单为准)。
2.6标段划分:/。
2.7本次招标采取资格后审。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 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须同时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含叁级)及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其中,投标人拟派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须具备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贰级注册建造师,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未担任其他在建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
3.2本次招标不接受(接受或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的,应满足下列要求:/
3.3 制裁名单要求:无要求
4.投标确认及招标文件的获取
4.1本项目招标文件免费发布,招标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澄清答疑文件等招标相关资料自2022年09月02日起在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外网(门户网站网址:https://ggzyjy.zunyi.gov.cn/,登录网址:https://220.197.200.182:88/ZYHY/)下载,无论下载与否都视为投标单位全部知晓已经公开发布的所有事项。
4.2各潜在投标人请于投标文件上传截止时间24小时前(若截止时间延期相应顺延),登录遵义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系统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附件(门户网站网址:https://ggzyjy.zunyi.gov.cn/,登录网址:https://220.197.200.182:88/ZYHY/)。
4.3招标文件免费发布。
5.投标文件的递交
5.1 投标文件上传的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22日13时30分(招标文件中开标时间和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均以此公告的时间为准),递交地点为(门户网站网址:https://ggzyjy.zunyi.gov.cn/,登录网址:https://220.197.200.182:88/ZYHY/)。
5.2 逾期系统自动关闭,停止受理投标文件。
6.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及贵州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
7.联系方式
招标 人:遵义市新蒲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 人:陈霖霖联系电话:13985650923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
招标代理公司:贵州泰宏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女士联系电话:18275416441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布洛克大街16栋
监督单位:遵义市新蒲新区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851-27903046
遵义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系统咨询联系电话:4009980000
来源:采购与招标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重庆南坪街道东路片区老旧小区配套
下一篇: 石屏县异龙镇财政所异龙镇弥太柏村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云石链全球”行动倡议,旨在通过抱团出海,推动国际合作与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