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岩矿

发布时间:2004-09-17 00:00:00   编辑:石材网

石英岩是以石英(SiO2)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变质岩石,为主要硅质原料,其主要用途是:在冶金工业上用以制作酸性耐火砖──硅砖和各种金属的熔剂,是冶炼铁合金和硅钢的主要原料;质纯者还可制作石英玻璃和提炼结晶硅──单晶硅,并可制硅铝和有机硅。在建材工业中是制作平板玻璃和器皿玻璃的主要原料。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造各种硅化合物和硅酸盐以及硫酸的充填物。此外还可用于研磨用磨石、油石等。

世界上石英岩分布很广,主要产于前苏联、日本及加拿大等地。我国石英岩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约32亿吨。

一、资源概况

石英岩是青海省优势矿产之一。已知矿产地23处,其中冶金用石英岩矿床7处(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2处),矿点7处;玻璃用石英岩矿床5处(大型2处,中型3处),矿点4处。探明冶金用石英岩储量2.89亿吨,潜在总价值86.84亿元;玻璃用石英岩储量16.47亿吨,潜在价值823.34亿元,分别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1.4%及73.0%,均居全国第1位。另据国家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统计,尚有未上表地质储量近3亿吨。

已知矿床集中分布于交通方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在海北、海西及黄南地区仅有少数矿点分布。在地质位置上,石英岩矿床主要分布于中祁连中间隆起带东南缘,含矿层位以中元古界长城系湟中群底部的磨石沟组地层最为重要。据统计,已发现矿产地的70%、探明储量的98.69%分布于其中;其次为下元古界湟源群东岔沟组及震旦系全吉群。矿床类型皆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全省石英岩的勘查多属顺便检查了解性质,大部分工作程度很低,在上表的12个矿床中,除大通斜沟、门洞滩,湟中李家山金跃为勘探外,其余均为初查,资源勘查程度低。

省内中元古界磨石沟组地层分布较广,《青海省区域矿产总结》仅对大通山南坡磨石沟组分布范围进行预测,认为石英岩资源量达180.9亿吨。由此可见其资源远景十分乐观,矿产保证程度极高。已知石英岩矿床多位于交通干线附近,地处以西宁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带,矿床规模巨大,矿石质量优良,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多较简单,水、电、物资、劳力等外部条件优越,开发利用条件成熟。


二、开发利用简况

青海省对石英岩的开发利用较晚,始于80年代中期,发展于80年代末至90代初,至9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主要开发对象为冶金用石英岩。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借助湟水地区相对发达的经济环境和充沛的电力供应,石英岩矿山及硅铁企业遍地开花,促成了青海东部著名的“硅铁走廊”的崛起。在已开发矿山中,上表矿床只有斜沟,李家昂、金跃及尕磨滩等处得到小规模开发。如在1996年,这几个矿山的开采量不过3万吨,仅占全省开采总量的11%,绝大多数矿山以未上表矿点为开发对象。因此,耗用上表储量很少(冶金用石英岩1.5万吨)。

全省石英岩开发在1993年达到高峰,近几年渐次萎缩(表5-05)。在已知石英岩矿山中,只有化隆尕磨滩一处为国有矿山,其余均为乡镇集体及个体矿山,主要分布于大通、民和、湟中、湟源及乐都等五县,开采量占全省绝大部分,如1996年五县共采矿石23.97万吨,占全省总开采量的89%。开采量在1万吨以上的矿有大通县的岗冲、斜沟、湟源县的塔湾、窑洞、石崖湾、湟中县的恰罗、阴坡、建西,民和县的史纳村大波沟、土鲁司沟及沙个磨沟等11处。相比之下玻璃用石英岩的开发程度要低得多,大通县玻璃厂曾在斜沟建矿开采,累计采矿石约8万吨,1992年后停采。

矿山开采方式落后,设备简陋,全为露天开采,人工爆破。

省内所采石英岩绝大部分用于冶炼铁合金,主要品种为硅铁,其次为金属硅及碳化硅。80年代后期,随着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投产,高耗能铁合金生产得到迅猛发展,除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山川铸造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青海民和金属冶炼总公司等骨干企业年产硅铁超万吨外,在西宁、海东各县、海南共和及格尔木等地,也兴建起一批县乡及个体硅铁企业,1996年全省有各类铁合金厂40余家。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