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石博会”贸易总额约127.37亿元——南安石材产业发出升级强音
发布时间:2019-11-14 22:54:44 编辑:石材网
11月8日,第20届“石博会”在南安盛大召开。本届“石博会”举办期间,观展人数达10.8万人次,比增8%;主展馆观展企业689家,为历届最高;达成购销意向2080宗,比增3.12%;贸易总额约127.37亿元,比增2.8%;各项经贸指标和国外客商、国内外设计师参会人数均创历史之最。
在“绿色·创意·共融”的主题框架下,具有产业影响力的“石博会”以设计为抓手,正在更大的范围内吸纳各界的智慧和声音,进一步为南安打造“国际石材之都”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本报记者王宇静黄耿煌通讯员陈鑫炜黄瑜鹏文/图
智造为设计奠定基础
南安作为世界重要的石材产业集聚地,有责任、有需求、有义务担起产业引领升级的重担。南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依托智能化和文创化两大抓手,石材产业正在逐步脱离原本“傻、大、笨、粗”的概念和形象。必须看到的是,当前产业依然面临不少升级痛点,创造新的价值空间,锁定新的升级方向,离不开对市场的主动思考、实践作为。“只要有益于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欢迎更多思想碰撞,更多的合作者同行”。
在中国石材智造高峰交流活动上,南安石材业界针对产业在商业模式、产业端控制力及金融支持方面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想要保住‘世界石都’的地位,需要更大胆的革新、更具前瞻性的布局。”中民石材产业集团董事长邱尚启提出,业界需要摒弃材料思维,转向产品思维,充分运用5G红利,嫁接互联网工具,加大智造布局,扬长避短,放大石材的天然材质优越性,解决其非标准化、集约度不高、营销手法传统的问题。目前,该公司立足自己的专业优势,正致力于为石材产业打造一套具有指导性的金融评价体系,由此撬动金融服务的大门,以期为产业导入更多有益的资金支持。
设计引领、智造跟进。在智能设备领域里,南安业界也不乏开拓者,链石科技负责人杨加强表示,他们历时三年,通过百位工程师的努力,已经在石材智慧工厂布局领域里小有建树。“我们要让石材加工车间变得更加聪明,从前端的大板视觉采集到加工过程中的切割等工序,实现数据化的流动。”他说,智慧加工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将原本无序的石材纹路进行创意的调整拼凑,为“石材+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致力于产业链智慧升级的还有南安石材机械辅料产业联合会。会长李群生介绍,联合会共有三十多家企业共同亮相“石博会”,涉及石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领域。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产业链联合会,他们深知产业升级意味着生态链系统的全面升级。为此,联合会已经酝酿在海西石材城落地石材机械辅料专业市场,切实为石材产业设计升级提供产业链生态较全面的技术支撑。
绿色成为升级主色调
“石博会”已经连续多年将“绿色”作为展会主题的关键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都离不开“绿色”二字。无论是设计界人士,还是首度前来参与中意石材设计交流活动的相关嘉宾,或是分享智造升级的行业开拓者,都在反复强调“绿色”二字。
南安早在十年前就提出“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口号,在“绿色”领域的多年深耕已经开出产业升级之花。在产品展示区的鹏翔再生石科技馆内,循环经济厅、再生石砖体验区、生活艺术厅、再生石选材中心四大区域,涵盖上千种再生石品种。“这是全国目前人造石领域体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展厅。”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佳鹤说,废弃的酒瓶子,还有矿山的废弃物,都是做成再生石材的原料。在机械设备领域里,群峰机械等企业带来的仿石成型机同样吸引了不少东南亚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石博会”上首度举行中意两地石材人的对话交流活动。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米兰理工学院教授马西米利亚诺·卡瓦亚斯卡建议,南安在建设“世界石都”的过程中,在加大智能升级、产业链集约化整合、商业模式创新之余,需要更多地侧重对绿色天然石文化的挖掘与教育工作,让更多孩子拥有了解石材文化的机会,从小建立绿色发展、设计应用的思维。可喜的是,当前全国首个以石材为主题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已落户南安水头,主导者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表示,博物馆在“石博会”期间已经向参观者开放,未来随着博物馆的逐步完善与全面优化,他们会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进一步建立石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将绿色产业与石文化教育、自然科普相结合,为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助力。
来源:云浮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2019首届石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正
下一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石材委员会会长来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东石材行业需求旺盛,海湾国家进口依赖高,大理石与花岗岩为主,高端产品市场潜力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