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窟”岩雕群--忆闽籍著名艺术家洪世清
发布时间:2019-11-18 21:02:51 编辑:石材网
鱼龙窟
朋友,你看过惠安崇武海边的“鱼龙窟”岩雕群吗?当你走到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的海边,面对浪潮拍击黏满青苔、蛎壳的礁石时,只要你留心一看,就会发现许多礁石像巨大的海龟、鱼、虾、螃蟹在水中若隐若现地游动,这就是被人誉为“大地艺术之花”的惠安崇武岩雕群。这个以明代诗人丁少鹤赞崇武的诗句 “孤城三面鱼龙窟”取名“鱼龙窟”的岩雕,就是崇武古城风景旅游区举世闻名的景点。
在崇武城南门外海滨1200多米长的“鱼龙窟”岩雕群中,共有150多件海生动物岩雕及刘海粟、朱屺瞻、钱君陶等30多件名人题写镌刻遍布滩头。这里有海里浮游的小鱼,沙滩上躲藏的玳瑁,岩石旁横行的螃蟹,绿树下听潮的海豚,以及颟顸的龟、蜿蜒的鳗……一块块千百年来沉寂的岩雕,仅借助雕刻者的奇思妙想和神奇之手,继承秦汉的雕刻风格以流畅的线条、粗犷的造型、利用石头的肌理变化和残缺等手法,把虾、鱼、蟹、龟的灵性,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然后经浪淘、日晒、雨打,抹去人为打造的痕迹,使艺术作品在自然的力量下,再次得到了升华。
纵观洪世清整组岩雕群的结构,有铺垫,有跌宕,有高潮;有单个自然美,又有群体艺术美……可以说,被称为大地艺术的“鱼龙窟”岩雕群,是石雕雕刻艺术的“惊异创举”,是祟武民间工艺与艺术专家结合的典范,它使古老的祟武石文化艺术获得了新生,获得了一次质的升华。
一次拜访造就了崇武“鱼龙窟”岩雕群说起“鱼龙窟”岩雕群,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2008年11月13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的我国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洪世清。因为崇武岩雕“鱼龙窟”的艺术珍品,均是“画坛怪杰”洪世清于1992年冬至1997年夏5年多时间里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
洪世清
说起洪世清,时任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的张木良记忆犹新。“初次看到洪世清,是在《人民画报》上,洪世清头戴安全帽,手攀绳索,在海崖上作画。最让我难忘的是洪世清在创作中不用笔,而是用石钎、铁锤和那与大海礁石溶为一体的心灵,在岩雕上创作。”张木良说,1990年4月,他到浙江美院看望在该院读书的大女儿,经友人推荐,有幸慕名拜访了洪世清。
“当时我到洪世清寓所拜访时,发现其住处十分的简陋,二间居室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个不大的画桌外,屋里空间全被书画、雕塑和金石等艺术品占满。交谈中,洪世清拿出用1年多时间在浙江大鹿岛雕凿的海生鱼类艺术照片给我看,我被深深吸引了。”张木良说,作为渔家子弟,他立刻想到家乡崇武。于是他诚恳地对洪世清说:“崇武是石材和石雕之乡,正着手开发旅游业,请您到崇武考察,开辟一个新的大地艺术创作基地,为崇武旅游业的发展作贡献。”
想不到,当年暑假,洪世清应约来榕,他招待洪世清在寒舍住了3天,并两次陪他到崇武海边实地考察,在得到惠安县里和崇武镇的支持下,确定了由洪世清教授因材施艺,构图指挥,在古城东南隅海边因地制宜,凿雕百件以上海生鱼类岩雕的试点方案。
历经十余载造就“大地艺术”洪世清1929年生于福建晋江安海,从小家境贫寒,酷爱书画,考入上海美专时师从国画大师刘海粟,后转浙江美院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洪世清一生擅长中国画、金石、版画、雕刻、水粉、摄影等艺术,所涉领域无不精湛,为我国美术界的传奇人物。洪世清同时也是我国美术界20世纪中唯一先后得到齐白石、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等四位匠师亲传身授的入室弟子。潘天寿赞其中国画为:“画事以得墨韵神情为难,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可佩,可佩。”而更让洪世清名声大噪,震惊海内外的,是洪世清在岩雕艺术上的艺术成就。洪世清的岩雕为此被画坛大师刘海粟誉为“不朽之大地艺术”。
1985年后,洪世清不惧体迈,历经十余载,在浙江玉环荒无人烟的大鹿岛和福建崇武漫漫无际的海滩上,开凿大型摩崖与系列岩雕作品群。洪世清以圆雕、浮雕与线刻等综合技艺,以追求自然美、残缺美的审美情操,采用夸张、变形、大写意的浪漫手法,顺势布局,因石赋形,依海而凿,略施斤斧,极显粗犷浑厚、苍莽奇崛之势,成就了我国岩雕艺术之力作。
岩雕为海岸线赋予了生命要雕制100多件作品,需一笔经费。张木良说,当时,崇武镇财政也不很宽裕。一次,他乘到香港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之机,拜访了香港立法委员、乡贤、企业家黄保欣先生。黄保欣听了他的介绍,看了洪世清教授在浙江大鹿岛的岩雕和崇武试雕的三件作品照片后,觉得很有意义,黄保欣先生爽快地捐了10万元,支持崇武海边的岩雕艺术的开发。
图:瘦猩
洪世清创作的岩雕作品取材于大自然,利用岩石的天然形态,进行大写意的刻画,只是稍作雕饰将岩石特有的灵性用海中的动物石龟、石鱼、石虾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天空与大海间。到了1993年秋,惠安县在崇武举办首届石文化节。此时洪世清教授带领张承昊等石匠已完成了87件岩雕作品。参加石文化节嘉宾和八方游客观赏了洪世清的岩雕作品后,赞口不绝。首届石文化节之后,洪世清又继续带领石匠,顶着烈日创作,用一年多的时间,在海边共雕凿了大小187件作品。这些作品堪称神来之笔,惟妙惟肖。最壮观的是洪世清利用海水中依岩礁之形态,雕成的一只神龟,它长23米,宽15米,雄威凛然,堪称“天下第一龟”。
把生命的赞歌谱写在天地间,把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寄托于天地间,这就是“大地艺术”区别于架上艺术,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追求。现存于大鹿岛和崇武半岛的几百件岩雕艺术品,不仅为这里的海岸线赋予了生命;同样,洪世清的名字将与惠安崇武海边的岩雕一样,永远闪烁着艺术的光辉。
来源:石材宝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石博人物谭淑静:石材在我设计中的
下一篇: 石材机械人物郭炳生:科技是石材发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云石链全球”行动倡议,旨在通过抱团出海,推动国际合作与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