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材网 > 信息中心 > 石材

40多家南石企赴设计周参展,约9成为首次亮相

发布时间:2019-12-16 11:41:58   编辑:石材网

近年来,伴随广州设计周热度的不断攀升,陶瓷、卫浴、布料、涂料、照明、家具、艺术、文创等各行各业相继涌入,石材行业也跃跃欲试。在8日刚刚落幕的设计周上,记者在暴走两天后,发现有40多家南安石企亮相,其中约9成企业为首次参展。

和很多南石企一样,记者也是首次探访设计周,通过本次探访,挖掘设计周与石材展会之间的区别,为仍在观望的石材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首次增设中国石材品牌馆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40多家石材企业主要集中在1号、2号、8号馆。

1号和2号馆均为建筑装饰材料展区,连续参加9届设计周的五号仓库以及锦盛石业、南辉大理石、广兴集团、圣超石业、力丰石材、臻磊石业等老牌石企都位于2号馆,首次携带水磨石出征的东星集团则选择1号馆,毗邻各大陶瓷品牌。

另外三十多家首次亮相的南安石企,都归入8号馆。该馆属于高定全屋整装展区,由石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代为运作,致力打造成中国石材品牌馆。该馆依然不乏一些知名的石材企业,比如弘一石业、辉旺石业、聚时尚、麦石奢石、杰利石材、南威石材、海波石材等。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石材胶水品牌奥都化学也出现在了8号馆。

从参观手册上,记者发现1、2号馆的展位面积普遍在100平方以上,面积相对均衡。据五号仓库品牌负责人高毅介绍,英良本次参展面积约120平,作为老牌参展企业,在布展上也相对轻车熟路,大约花了30多万元。与五号仓库相望的南辉大理石本次参展面积约130平,单就租金和布展也花了将近40万元。

而在8号馆,企业多,每块区位的面积也相对随性。有五六平方的,也有一百多平方的,综合费用从三万到三四十万不等。在8号馆的严选区,仅百来平方面积,就有9家企业。奥都化学就位于这个严选区。作为设计周上,唯一一家石材防护剂品牌,空间使用面积仅六七平方的奥都化学也成功地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

“展会期间,有百八十人添加了我的微信,在这个已经不会轻易添加个人微信的时代,这个结果已经很理想了。”奥都化学总经理林福义说,设计周,虽然参加的石企不多,但是做石材的都会过来看,而奥都化学的参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石材人的眼球,把品牌推向更高层次。所以说,他参展的目的达到了。

石企展示方式两极分化

在本次逛展中,有了其他行业的对比,记者发现,除了个别企业有了较大的创新,大部分石材企业的展示方式,依然是强烈的石材展既视感。

在过去八年中,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球选材中心的英良集团,在本次设计周上,一改传统,在展示主流产品和产品肌理的同时,重磅推出“全球石材工程整体配套商”概念,展出做过的经典工程案例,志在向设计师展示全案解决能力。

1550814502843392.png

发现不一样的美

1550814502843392.png

作为设计周展位面积最大的南安石企——锦盛石业,其通过开放式的展厅设计将独家产品墨金沙的空间运用方式展示出来,也成功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驻足。在锦盛石业总经理陈进怡看来,设计周主要展出的是产品的空间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适当的留白,才能与空间更好的融合。

而东星、力丰等水头老牌企业,则推出了当下的主打产品——水磨石。力丰大胆运用红白色调,将展位设计地特别明丽,并运用水磨石与设计力量、现代技术结合,向大众展示了水磨石应用的更多可能。

在东星展位的门头位置,一副“翅膀”巨作,也引起了许多设计师的好奇。东星品牌负责人张萍萍告诉记者,该“翅膀”在水头展期间,也展出过,但是当时是整块的水磨石直接切割而成,这次展出,则进行了再创作,在原形上,做薄,将水磨石与铝蜂窝进行复合,一是保证展示的安全,二是为了突出水磨石的可塑性。

张萍萍坦言,本次参展,人流量超出了预期,与其展位所在位置有很大关系。“我们东星展位周边既是陶瓷企业,又是论坛区,大牌设计师到访展位参观的很多。”在与设计师的接触中,她感觉,设计师对于产品是否环保和绿色更为在意,对石材的工艺面也挺感兴趣,防滑、耐磨、吸水性等性能是设计师咨询的比较多的点。

而当走进8号石材馆,迎面而来的就是材料,或平铺地面,或大面积贴墙,颇有石材展既视感。大部分企业都在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独家或者优势产品。

当然,弘一石业虽然也是以展示材料为主,但是空间设计还是可圈可点。据了解,本次设计周,弘一携手建筑空间设计师李聪进行跨界合作,在展位呈现上,不再是传统的墙面、地面等大面积铺贴方式,而是利用一些点、线、面的组合与环境塑造,让整个空间变得灵活。石材在空间中或休闲场景或凌空而置或整齐排列,以不同形式展示。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

石材与岩板或有一场博弈

“岩板也是天然的吗?”“岩板是石材的一种吗?”“岩板是陶瓷还是石材呢?”

在逛展会的两天时间里,记者听到最多的莫过于这样的疑问?很显然,表面纹理和石材极为逼近的岩板,已经混淆了参观者的判断力。

在今年的设计周上,突如而来的岩板,俨然让不少石材人感到了真正的危机。而展出岩板的企业,有一部分是原本做瓷砖的,也有一部分是原本做石材的。瓷砖企业做的岩板多是瓷质胚底,而石材人经营的岩板多是通板,但这对于不明所以的设计师或者消费者而言,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有石材企业为了区分瓷砖,在展位的显眼位置打出了“非陶瓷”的声明。也有乐观的石材人认为,不管怎么仿造,石材依然是石材,懂得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依然不会懂。

连续参加了三次设计周的陈进怡坦言,木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所以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石材是舶来品,是旧时皇家采用的建材,所以现在要想走入千家万户,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参展三年,但是我们每年还是要不断地跟参观者解释石材是怎么形成的,石材和瓷砖有什么区别等等一系列常识性困惑。”陈进怡认为,石材企业在设计周的占比和规模,都是没法和其他行业相比的。又缺乏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存在感很弱。”

在高毅看来,石材大同小异,再加上很多仿石材纹理的新兴产品相继冒出,设计师是很难理解石材和岩板的区别,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对色彩敏感一些。而石材企业能做的就是将石材的工艺进行展示,也就是石材的各种肌理面做出来给设计师看,告诉他们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材料落地。

鹏翔实业品牌部经理童军认为,明年岩板和石材之间,或将会有一场博弈。岩板可塑性强,超轻超薄超大,且易清洁,很容易赢得年轻人的放心。石材虽为传统材料,有着久远的运用历史,但是如何规避被污染,是值得石材人思考的问题。

记者点评
石材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设计周一行,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石材行业和瓷砖、卫浴等行业的差距。从布展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石材企业还停留在展材料阶段,单就展示方式,就与其他行业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在对谈中,很多石材参展商还单纯地认为,只要有品种优势,就一定能收获那么几个“独具慧眼”的设计师的垂青。

而事实是,很多设计师都不懂石头,他们对石材无从下手,他们对石材有的只是色彩的感知。但现在那么多的材料都在仿石材的纹理,石材的颜色,设计师又凭什么选择价格相对较贵的石材呢?

或许石材要想被关注,需要更用心地去揣摩石材的精气神。正如著名设计师蔡祝源所说的,一个品质优良的展厅不能只是一个单纯展产品的地方,它必须要有品牌的精神气质和内涵去连接来观看的人。企业应该明晰自己企业品牌的发展方向,再转化成场景语言,这样设计师就更容易明了。

当然,从水头石博会到广州设计周,无论是展位设计还是产品优化,抑或是品牌推广,已有一些人已经慢慢觉察到石材企业的品牌意识正在开始觉醒,但要行业走上品牌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