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材网 > 信息中心 > 人物

奇台鑫磊董事长郑维冬的“石头梦”

发布时间:2015-10-22 10:14:03   编辑:石材网

有人说:“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长。志有多大,梦就有多远。”郑维冬的心比山高,寻路的行程从福建一直延伸到了新疆奇台这个偏僻的古城。郑维冬的志比天大,追梦的脚步让他把一个石材加工小作坊变成了年产值达数亿元销售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大企业。

郑维冬出生在福建南安,这里是我国石材产业发展较早的地方,当年这里大大小小的石材小加工作坊有数十家,其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郑维冬的父亲在这里开了第18家这样的石材加工作坊,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也只有3台荒料切割机。生意虽说不上有多大,但父亲勤劳坚韧、意如磐石的性格却遗传给了郑维冬,同时,也让年少时的郑维冬诞生了一个梦想:一生与石头结缘,办一个更大、更好的石材厂。

从此郑维冬便成了一个行走在花岗岩石头上的追梦人。

1992年,郑维冬18岁,刚刚涉世不久的他在当地毅然承包了一个一直不景气的石材厂,他凭着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不到一年功夫居然让这个厂起死回生,在当地石材业界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他另立门户终于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石材厂,这使他有机会对全国的石材市场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并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一整套经营管理方式和营销网络,新疆成为他石材销售的重点。

2008年,郑维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奇台的花岗岩石材卡拉麦里金,金灿灿的石头,让他怦然心动。他意识到:奇台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这里正是自己圆梦的地方。

2008年他在奇台注册了鑫磊石材有限公司,2009年4月投资近2000万元建厂,当年7月建成投产。从注册到建成,他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从开工建厂到投产仅仅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速度之快,在石材业界少有。

就在这一年,郑维冬建起了2个生产车间,生产了近1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并投资成为奇台县另外两家石材企业的股东。第二年,他追加投资又建了一个车间,生产规模突破了60万平方米,并将产品销售到了全国10多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他还在清河县和乌鲁木齐等地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新疆鑫磊茂盛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新疆鑫磊建材开发有限公司,其年产值达到了2亿多元。2013年,郑维冬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奇台县第一家异型石材加工企业闽奇异型石材有限公司,预计今年8月将投入生产。届时,他除了能够生产7个品种的花岗岩板材之处,还可以生产工程、园艺和石雕三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异型材,年产值将超过3个亿,成为我区石材产业中的支柱企业。

郑维冬说:“要想让自己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就必须有一双坚实的翅膀。”为了使自己拥有飞翔的翅膀,在奇台郑维冬完成了从一个加工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

走进鑫磊石材公司,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厂房,厂区内装载机械来回穿梭。在荒料切割车间,数十台巨大的切割机一字排开,一小时能切割300多片板材,一块块沉重巨大的荒料通过流水生产线在这里被迅速切割,切割好的板材又通过流水线被送到打磨车间。在这个车间,两台数控打磨机“吃”进一块块毛坯板,迅速“吐”出来的是光亮如镜的磨光板,一块毛坯板的磨光仅仅只需数十秒钟。在整个厂区除了机械的高速运行,很难见到人的劳顿忙碌。

在厂区监控室里,整个作业面的工作状况通过电子显示屏全都一目了然并作记录保存。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显示指挥调度生产,科研人员则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组合。这在里,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时间精确到可以用秒来计算,真正实现了在单位时间内效益的最大化。

在郑维冬的鑫磊石材公司,红外线切割、数控自动、全自动仿型、远程监控和集约化生产等多项现代技术全都得到了广泛运用。生产中的机械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了98%以上。

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人。近几年来,郑维冬通过多种途径,先后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达100多名,他们分布在生产线的各个环节。

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使郑维冬的石材生产大大节约了成本,产品在市场上有了较强的竞争力。现在,他的荒料利用率可以达到75%,较其它企业提高至少5个百分点。2013年9月闽奇异型石材公司投产后,荒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生产成本可降低15%。不仅如此,异型材的投产,在较大程度上适应市场需求,带动板材的销售,使产品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郑维冬不仅懂得现代企业管理,而且他恪守的是诚信,肩负的是责任,总是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来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正是得益于此,他从奇台古城迅速走向了全国,实现了自己更大的梦想。

2009年和2010年奇台花岗岩板材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时期,在全国十分紧俏,价格不断飙升,一些企业见其有利可图趋利忘义,违约经营,有时超越自身生产能力到处抢订单。而郑维冬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了能够如期履行供货合同,郑维冬签订单只签到生产能力的80%。这让他损失了不少赚钱的机会,为此有人说他太傻,而他却认为只有这样心里才觉着踏实。

为了使客户不会因花岗岩的色差而影响使用效果,郑维冬一直将自己的产品编有A、B、C、D四个色系,不仅如此,还要为客户免费提供铺贴设计,在产品上标注铺贴顺序。这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背后,却是郑维冬大量人力财力的付出。也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彰显着对客户的关怀和企业的责任。

售后的运输本来就不是郑维冬的事,但为了方便客户,郑维冬每年却仍然要主动拿几十万元的押金和铁路部门签订运输合同,并且还要承担违约风险。

郑维冬的诚实守信和敢于担当责任的做法,使他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巨大回报。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度炙热疯狂的奇台卡拉麦里金一下子凉了下来,不少人为企业的产品滞销而发愁,有的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而郑维冬却依然产销两旺,红红火火,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其他一些企业的产品销售。

郑维冬成功了,却始终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他先后为当地的村政建设、幼儿教育和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现在,郑维冬已经成为奇台县的政协委员和石材商会副会长。

面对成功,面对太多的鲜花和掌声,郑维冬来不及欣赏,更没有陶醉,而是比过去更加忙碌。在人生旅途上,郑维冬永远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

更多石材信息,请关注365石材网


来源:中国论文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