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御道出自房山的石材

发布时间:2016-05-24 10:03:37   编辑:石材网

城关北去遍深坑,炮震岩梁起白烟。

目满尘灰三十里,名扬美玉两千年。

山无草树谁能覆,土匿石材史不传。

古塔荒丘孤影断,尽阅沧海变桑田。

明永乐年间的北京城,经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它们运送着修建紫禁城所用的石材。

九千九百九十九间的紫禁城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它所需要的石材,很大一部分来自咱房山的大石窝。

“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如果石头可以堆砌梦想,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故宫、天坛里面的浮雕栏杆,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都取自距离紫禁城90公里的大石窝。

现在90公里最多两个小时的车程,可在过去这距离足可以让人心寒;相传在修建紫禁城的时候,从大石窝通往京城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凿井人。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途百姓们非常费解。

待到冬季,朝廷派出专人从井中汲水,取出的水不是用来喝,而是泼洒在路面上,数九寒天很快路面就结了冰。后面的工人和骡马便可以较轻松的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但其中有一块石头最为巨大,即使用这种方式,仍然动用了超过两万名的民工,两千头骡马,足足搬运了一个月才送到紫禁城。

真正的来之不易,这块巨大的石头被安放在三大殿的北端,随后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终于成形,它长16.57米,宽3.07米,厚1.07米,重量超过200吨,正面雕刻有九条凌空飞舞的蟠龙,它们或升或降翻腾于万朵云霞之间,造型生动、气势逼人;石雕的下部有五座宝山,宝山之川是流畅的水纹波涛汹涌,仙草荡漾;整块石雕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变化有致,主次分明。

巨大的石雕原本是计划用在太和殿前,但因当时石料放置位置不当,施工程序出了差错,三大殿和石雕作业是同步进行,等到石雕雕成时,三大殿主体工程已大体告竣,此时巨大的石雕已无法穿越重重宫门运至太和殿的御道,于是,只得就近安置在保和殿后边,它就是紫禁城里最大的石雕——“云龙阶石”。

如今,数以亿计的人可能都看到过“云龙阶石”,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太过艰巨,只得放弃;“土匿石材史不传”,这句诗道出的就是相关的谜题:在大规模开采汉白玉建设紫禁城时,为了弥补在运输过程损坏和加工过程的损耗,开采的石料必须比使用的石料多出一定数量,独件石料如“云阶石”是一比一,普通石料至少是“十停一”即10%,总数可达近万立方。

这些富裕的石料,多数存在产地,少数存在转运途中;据悉,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永乐年间石料储存地点的历史记载,只清朝修复故宫和建颐和园时可能动用过,但也只是可能,历史上留下来的这一大笔汉白玉石宝藏,希望它能找到良好的归宿!

更多石材信息,请关注365石材网


来源:房山生活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