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材焕新风貌

发布时间:2023-06-29 10:38:02   编辑:石材网

6月28日,东南网报道称(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刘益清 通讯员 陈鑫炜 黄瑜鹏 文/图),南安,被誉为石材之乡。当地居民用“买世界、卖世界”来形容石材行业,虽然南安本身几乎不产石材,但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三十余年的努力,南安已经成为世界石材业版图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南安进行调研采访,发现南安石材产业正迎来转型的新征程,焕发出发展的新活力,整个行业呈现出绿色、创新、延链和集群等新的变化。

全行业迎来“绿色”发展,南安石材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和加工环节。长期以来,石材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石粉和碎石等废料一直是南安石材业的污染源。

随着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南安石材业实现了回收再利用,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推广循环经济新技术是减少石粉产生的关键。

位于水头镇的磊扬石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石材加工制造企业。该公司自去年4月起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石材生产加工技术——线锯新技术。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一台线锯机械正在现场切割一块巨石荒料,不仅噪音小,而且产生的石粉较少,加工用水排放后仍然很清洁。

公司相关负责人曾惠腾告诉记者:“与传统切割技术相比,线锯技术可以提高石材的成材率15%,减少石粉排放80%。”2018年,磊扬公司与其他石材企业合作,在厦门成立了品河科技公司,专注于线锯新技术的研发。品河科技的研究人员发现硅片的硬度与大理石玄武岩等相似,但可以使用线锯切割得更薄、更细,实现了较少的浪费。他们借鉴了硅片切割的方法,并成功尝试用线锯切割大理石等板材。

为了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6月初,南安市通过了《南安市推广运用石材线锯促进石材企业增产增效的若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石材行业的石粉排放。

在南安,石材下游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石粉的再利用。位于官桥镇的南安盈晟新型墙体材料公司就是一家环保型企业,专门处理石粉、边角料和矿山废弃料。记者在公司的原料堆放仓库里看到,运来自石材企业的石粉被堆积成一座巨大的山丘,挖掘机不时将其铲入搅拌器中,与一定比例的煤矸石粉和泥土混合后,制成空心砖原料,经过烧制后形成坚固的空心砖,供应给泉州的建筑企业使用。

公司负责人吴忠贤曾在南安当兵时,目睹了官桥、水头等石材聚集区的石尘弥漫和严重污染,他一直希望能为改变这一现象做出贡献。六年前,他辞去公职,与朋友合作创立了盈晟公司。“我们公司从事循环经济产业,将石粉等废料转化为宝贵资源,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平均每天可以生产40万块空心砖,每年可消化20万吨石粉。”

据南安市工信局透露,南安石材行业的出材率已经从五年前的77%提升到目前的87%;石粉的排放量也从20年前的600万吨减少到现在的300万吨,且全部实现了回收再利用。

在创意方面,南安石材业也展现出惊人的创新力。位于水头镇的五克拉石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石材创意的企业。走进该公司的产品展厅,各种超薄型石板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在一块超薄石板前,记者将手机灯光照在石板背面,惊讶地发现石材居然是透明的。

与其他石材企业不同,五克拉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注重新技术和创意。2015年,曾在长三角地区经营石材加工产业的许长城回到故乡南安,经过调研后发现南安传统的石材产品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盲目进入该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他成立了五克拉公司,决定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意型石材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16年,他组建了研发和创意团队,并进入当时国内空白的超薄型石材领域。很快,五克拉公司推出了多款超薄型石材产品,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公司推出的0.5毫米超薄石板引领了行业的潮流。

由于在超薄型石材领域的创新,五克拉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除了绿色发展和创意创新,南安石材业还在延长产业链和打造石材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进展。南安通过推动石材产业与装饰材料、建筑设计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延伸石材产业链条。同时,南安还建设了石材工业园区和石材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的石材企业入驻,形成了石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南安石材业正以绿色发展、创意创新、延链和集群化的新变化迎接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引入新技术、挖掘创意潜力以及打造产业集群,南安石材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为未来的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础。

南安石材产业正经历着一次转型,从过去专注于石材加工和销售转向石材机械的研发和销售。最近,在厦门国际石材展上,南安的十多家石材机械企业集中亮相,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记者参观了万福石材机械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了20多个大型设备和180多个细分品类的矿山锯、切割机和打磨机等石材机械设备。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排队等待装货发货。“今年以来,我们的生产线保持着较高的负荷运行。根据公司的订单情况来看,南安本地市场、省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长。”万福石材机械公司的董事长李群生说道。

在巨轮机械公司的产品展厅,自动化石材机械产品吸引了来自伊朗、巴西等海外客商的参观。巨轮机械公司的助理董事长郑晓玲告诉记者,作为南安石材机械领域的老品牌,巨轮机械较早就开始在外贸市场上耕耘,目前已经在印度、埃及、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沙特、越南等十几个国家设有代理商。近年来,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升温,海外石材产能的快速扩张刺激了石材机械的需求,为公司的海外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曾经,南安的高端石材设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南安资本和企业进入石材设备领域,南安本土的石材设备企业在技术攻关、质量稳定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逐渐实现了超越。

南安石材工业协会会长王清安表示:“石材设备是整个石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具有最高含金量的环节。南安石材设备产业的崛起是南安石材产业延伸产业链、挖掘新潜力的成果。目前,南安石材企业采购的石材设备中,有70%来自本地,并且不断向外地销售。

万福石材机械、巨轮机械、海天石机、水南机械、兴发工具等一大批南安本土石材机械装备企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石器矩阵”,成为南安石材行业的新生力量。

数据显示,2022年,南安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企业实现了672.5亿元的年产值,同比增长15.3%,其中石材机械贡献了相当大的份额。

从过去的石材销售到现在的“石器”销售,南安石材机械产业正迅速成为当地产业经济领域的新增长点,南安石材产业迎来了“新石器”时代。

南安水头镇是石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而近年来,这里不仅有众多的工厂,还新增了不少办公大楼。据当地人透露,这些大楼大多来自本地石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在工厂基础上建设起了总部大楼。

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南安的石材贸易已经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材进口和出口分别占到全国的60%和55%。此外,近年来,南安石材企业正在加快在国内外的布局,通过收购矿山并在附近建设工厂来进行石材的深加工。

王清安表示:“企业在各地设立工厂,涉及到总部的问题。”为推动产业整合,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南安市出台了多份文件,包括《关于打造国际石材之都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南安市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明确了三个发展思路:一是依托南安,优化整合已有资源,借鉴先进地区的集约用地经验和行业合作力量,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将石材园区辐射全国,打造石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打造石材大品牌,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通过这些举措,南安希望推动石材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形成“大集团、大产业、大品牌、大联盟、大商贸”的新格局。

南安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海联创意园石材产业运营中心等多个总部大楼正处于酝酿之中,准备迎接发展的机遇。

总的来说,南安石材机械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从过去的石材销售转向石材机械的研发和销售。这一转变使南安石材产业在技术创新、质量稳定和售后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南安石材企业加快了国内外布局,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南安石材产业也在推动产业整合和发展总部经济,力争成为石材行业的领军地区,迎接“新石器”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南安石材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令人瞩目。在过去的30多年里,南安人用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勤劳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石材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石材业的重要存在。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放缓,南安石材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然之路。为了重新寻找新的发展动力、重构盈利模式,南安石材产业必须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密对接外循环和内循环的互动,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商业模式重构的新路径。在采访中,清晰的转型路径逐渐浮现——发力循环经济,强化绿色效应;发展石材机械,拓展产业上下游链条;利用科技和文创为企业赋能,增加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面对产能提升的瓶颈,着力发展总部经济。

这些转型的新路径是有序推进的,相互衔接,展现了南安石材产业的韧性。它们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动力和新的生命力,让人感到欣喜。

从南安石材产业的转型路径中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转型和变革需要发挥其已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让相关主体积极参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形成共振效应,实现整体推动。只有这样的转型才能形成内生动力,推动南安石材产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安石材产业的转型之路还很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然而,凭借南安人的智慧和勇气,相信南安石材产业将继续迈向新的高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