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把“石头经济”做成绿色大产业
发布时间:2008-05-15 00:00:00 编辑:石材网
不到弋阳不知道石头多,车入弋阳,满目皆是石灰石、蛇纹石、铜矿石、白云石、莹石堆积而成的一座座石山;不到弋阳不知道石头“大”,仅十分之一的石灰石储量就“引”来了安徽海螺水泥13亿元投资。石头,全国各地都有,但像弋阳这样利用石头做成大产业的不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石头成就了大产业
弋阳石头资源丰富,林林总总好几十个品种。当地人10多年前便开始开发石头,但那时都是一些粗放型的开采,高能耗式的加工,碎石场、石灰窑遍地开花。无序开发不仅浪费了石头资源,还造成土地板结,使水资源、空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靠卖矿石和粗加工不仅做不大石头产业,还会毁掉它。县有关部门领导意识到必须严控无序开发,为此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重点乡村、企业实地调查,关闭了21家证照不全、不符合开发条件的碎石场、石灰窑和一条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0吨、粉尘1000吨、固体废渣60万吨,每年至少节约石头10万吨,使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遏制掠夺性开采的同时,县里投资100多万元,请来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对辖区所有石头进行“摸家底”,探明了30余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石头储量,其中石灰石、蛇纹石储量为亚洲第一。
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弋阳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通过资源配项目的方式,面向全国引进实力强、能耗低、工艺先进的石头开发加工企业,把“石头经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该县将十分之一储量的石灰石配给世界水泥十强企业——安徽海螺水泥,引来其13亿元的投资,催生了弋阳海螺水泥,项目5月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4亿元。由石头衍生的水泥建材业如今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介绍,全县到今年3月已引进规模以上的石头开发项目16个,其中碳酸钙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10多亿元。曹溪镇汪家村农民汪仁保感慨地说:“还是政府有头脑,石山都能变成宝。”[Page]
规模发展“石头经济”使该县3000多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前几年还在外务工的潮水岩村农民汪才柯,今年走进了海螺水泥公司,月薪1800元。和汪才柯一样高兴的还有农民马成军,两口子眼下都成了“上班族”,一个月稳稳当当拿回3000多元工资,今年,马成军干脆把田承包出去,一心一意当起了工人。
启示一:虽有俗语“靠山吃山”之说,但资源必须科学规范、保护性开发利用,否则会“坐吃山空”。要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这样,发展才不会缺乏后劲,经济才能做大总量,提高质量。
“石头经济”成绿色产业
弋阳的石灰石氧化钙含量高达52%,在全国独一无二,是碳酸钙企业的向往之地,全国轻钙生产基地浙江常山的碳酸钙企业更是紧盯不放。面对蜂拥而至的开发商,当地党委、政府的原则是:对圈矿山、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一概谢绝,重点引进纳米碳酸钙等高科技碳酸钙企业,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拓宽中间生产加工业,提高相互间的专业分工及配套链接程度,使石灰石资源利用率更高更优。
雪字碳酸钙公司是第一家在弋阳投资的高科技轻钙企业,拥有两条轻钙生产线。去年,该公司又投资1200多万元成立了雪字碳酸钙第二公司,年产轻质碳酸钙5万吨、活性碳酸钙1万吨。二公司副总经理徐木水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按弋阳现在的发展思路,要不了几年,这里将成为继常山之后全国又一个重要的碳酸钙基地。”
(石材网 www.stone365.com)
来源:大江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建筑不防震最终成大患
下一篇: 鄯善一批龙头企业浮出石材园区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陕西安康白河县委书记调研石材产业,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