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1万!中铁十四局中标山东莱州盟格庄花岗岩基建工程
发布时间:2025-11-04 11:31:58 编辑:石材网
项目名称:莱州市盟格庄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山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工程基建期开采期工程总承包EPC+O
建设单位:莱州盈海矿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莱州市柞村镇

该项目位于莱州市柞村镇盟格庄村,矿区面积0.1166平方公里,计划开采年限10年。基建期包括矿体风化层剥离、运输道路建设、供水供电等工程,需在1年内完成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莱州石材的开采格局演变,始终围绕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展开。作为国内花岗岩核心产区,莱州拥有白麻、黄金麻、晶白玉等 20 余个名优品种,探明储量达 60 亿立方米,曾以 “百里石材长廊” 撑起 350 亿元年产值的辉煌,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均留下其印记。但长期 “小散乱” 的开采模式让生态付出沉重代价,最高峰时 289 处矿山遍布山间,粉尘污染与生态破坏成为产业发展的 “绊脚石”。

2017 年开启的整治风暴成为格局转折的关键。莱州市以 “三断三清” 攻坚战关停整合低效矿山,将 200 多处无序矿权集中整合为 16 个核心矿区,单个矿权规模实现质的飞跃,近期可开采量达 1.4 亿立方米。这一整合不仅改变了以往 “遍地开花” 的开采格局,更确立了柞村镇为核心的集中开采带,迟家、柴棚、西朱宋等重点矿区年产荒料超 118 万立方米,稳固了莱州在全国石材产区中的重要地位。如今 18 处持证矿山中,5 处饰面用花岗岩矿构成产业脊梁,10 座矿山跻身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库,为后续开采格局奠定了集约化基础。
历经整治与转型,莱州已形成 “空间集中、主体升级、技术赋能、生态优先” 的矿山开采新格局,各项特征在盟格庄项目中均有鲜明体现。
在空间布局上,“核心集聚 + 多点支撑” 的结构已然成型。以柞村镇为核心,集中了柴棚、迟家等主力矿区,其中柴棚矿区坐拥 1615.6 万立方米山东白麻储量,已实现向 “一带一路” 国家供货;盟格庄矿区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北部开采带的布局,与西姜家北寺口、孙家黄花等矿区形成互补,构成覆盖主要品种的资源开发网络。这种布局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为后续产业链集聚提供了空间基础。
在开发主体上,“国企引领 + 多元协同” 成为新特征。莱州市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拿矿、引进央企合作等方式,推动开发主体专业化升级。中铁十四局的入局正是这一策略的落地实践 —— 作为具备矿山施工、爆破作业等全资质的央企,其承接的盟格庄项目采用 EPC+O 模式,涵盖基建期与开采期全流程运营,与此前叁零叁矿业运营柴棚矿区形成呼应,标志着莱州矿山开发已从民营为主转向国企主导的规范化时代。
在技术应用上,“智慧赋能 + 数字管控” 重构开采逻辑。莱州市上线的 5G 新一代云边智慧园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矿山管理、荒料交易、生产监控等全链条数字化管控,让每块石材都拥有 “数字身份证”。这种技术渗透已覆盖现有投产矿区,从爆破参数优化到荒料精准切割,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20% 以上,能耗降低 15%,而盟格庄项目作为新建工程,更有望成为智慧开采的标杆样板。
在生态保护上,“边采边治 + 循环利用” 成为硬性约束。莱州提出 “开采一处矿山、留下一处景点” 的理念,已完成 60 公顷矿区复绿,石材加工废水循环利用率达 95%。所有新建矿山均严格遵循绿色矿山标准,盟格庄项目从基建阶段就需落实生态修复方案,与历史遗留矿坑的梯田化改造、景观湖建设形成生态治理合力,实现 “石材白” 与 “矿山青” 的双赢。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如皋市引领石材产业跨越发展,“两
下一篇: 学习 “十五五” 规划精神|未来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福建屏南—建瓯小蓝宝石材采矿权成功出让,标志该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进入新阶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