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矿业兼并 挑战中国资源产业

发布时间:2006-07-26 00:00:00   编辑:石材网

6月份,在矿业巨头和钢铁企业之间,有两笔超过300亿美元的跨国兼并交易。同时,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刚刚落幕,这是比价格更吸引眼球,并将影响未来大宗商品市场的事件。

矿业兼并和矿石谈判

预期全球需求将继续支撑各类金属商品的价格,国际矿业和其他资源类公司正借助充沛的现金,再次发起一轮以提高生产和经济规模为目的的跨国企业兼并活动。

6月26日,美国道奇公司宣布收购加拿大的Inco镍业公司以及鹰桥公司。这笔总金额为40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不仅将打造北美矿业的龙头老大,而且新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镍生产商和最大的上市铜生产商。

6月25日,世界最大的两家钢铁企业米塔尔和阿赛洛同时宣布,双方已就米塔尔改进后的合并建议达成协议,将联合组建一家名为阿赛洛·米塔尔的全球钢铁业新霸主,交易总金额达280亿欧元(约350亿美元)。新公司的钢年产量将高达1.2亿吨,约占世界钢铁行业10%的份额。

6月20日,历经7个多月的铁矿石谈判终于尘埃落定。代表中国钢厂的宝钢集团与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并未出现国内业界期望的10%的中国价格。按照中国2006合约年度进口2亿吨矿石量计算,国内钢铁行业将因此多支付矿石成本近130亿元。

资源行业的跨国并购

在过去的100年内,全球矿业和资源类公司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重组。在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矿业和资源类企业的国内并购已基本完成,并正在向跨国并购迈进。

目前中国的资源行业和大宗原料市场已经融入到国际市场当中,6月份的两笔跨国兼并交易以及铁矿石价格谈判,不仅对全球资源行业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产业集中度很低,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

中国资源产业的低集中度还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1.企业生产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而且行业波动性很大;3.缺乏整体行业作为买方在购买原料和能源等重要物资时的谈判能力。

除煤炭外,中国几乎缺乏所有的生产原料,随着国内钢铁以及其他基本金属的冶炼加工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矿石需求仍会保持对进口较高的依存度。目前中国资源产业集中度较低,国内企业如不加快自身整合速度,就很可能成为跨国企业并购的目标。

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找矿并加强国内企业联合。同时,要发展各类原料期货市场,同时人民币适当升值,抵消原料价格涨幅。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