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工作 | 专家团队赴西北调研石材行业情况
发布时间:2025-11-25 10:23:11 编辑:石材网
为精准把握我国西北区域石材产业发展态势,全面掌握产业发展基础、现存瓶颈及未来潜力,为石材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推动石材行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转型,11月3日至6日,中国石材协会秘书长孙卫星、行业部副主任贺姣阳、矿山专家林玉华组成调研团队,先后赴甘肃酒泉、新疆乌鲁木齐及奇台县开展专项调研工作,深入产业一线摸清实情,为区域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及行业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酒泉调研: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能释放
11月3日,调研团队首站抵达甘肃酒泉,在酒泉石材协会会长、酒泉鑫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邦的全程陪同下,深入肃北花岗石矿山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专题座谈,详细了解酒泉石材产业的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王忠邦(左二)陪同孙卫星秘书长(右二)一行矿山调研
王忠邦会长介绍了酒泉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酒泉市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领域,石材产业已形成较为扎实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市共有石材矿山矿权36宗,加工企业100多家,主要分布在肃州、敦煌、金塔、瓜州、肃北五个县市。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当地规划建设了肃州区金石仓精品石材城、敦煌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肃北县马鬃山石材产业园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开采—加工(板材、异型石材)—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据介绍,酒泉市始终秉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石材产业发展,加之区域内矿山开采条件优越,石材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肃北县作为酒泉石材资源的核心集中区域,资源主要分布在马鬃山金庙沟区域及饮马峡等地,现有市级发证采矿权8宗,包括6宗饰面用花岗岩矿和2宗饰面用大理岩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孙卫星秘书长在调研中指出,酒泉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石材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需重点考量的区域样本,其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扎实,但受当前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面临停产停工的不饱和生产状态,大量产能未能有效释放,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他建议酒泉石材行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石材协会的对接,依托协会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开采与精深加工路径,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切实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为行业“十五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乌鲁木齐调研:发挥区位优势,拓展中亚市场
11月5日,孙卫星秘书长一行转赴新疆乌鲁木齐,与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座谈交流。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别副会长、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原会长吕志坚,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李敬梅,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兼新疆石材商会会长张凤义,新疆贺丰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勤刚,以及青河县宏磊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奇台县闽奇异形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清河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新疆石材产业发展召开专题座谈会。
座谈会由新疆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敬梅主持。她首先代表协会对孙卫星秘书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协会技术服务部主任饶乐珺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八大石材产业园区建设概况及未来五年中亚五国石材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新疆石材行业的发展情况。
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兼新疆石材商会会长张凤义、新疆贺丰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勤刚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米东石材产业园的建设进展。他们同时坦言,当前新疆石材产业在废弃石材资源化利用、专业人才培育、加工技术革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亟待进一步提升。
孙卫星秘书长在听取汇报后,结合“十四五”期间全国石材行业发展概况、经济运行数据、供需协调机制及行业前景展望,向与会人员系统解读了全国石材产业发展趋势。他高度肯定了新疆石材产业的发展基础,认为新疆石材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显著,尤其是“卡里麦里金”“黑冰花”等特色优质石材品种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针对新疆石材产业的发展方向,孙卫星秘书长提出明确建议:一是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石材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二是要牢牢把握中亚五国市场机遇,积极拓宽出口渠道,尽快形成规模效应;三是要进一步规范矿山开采秩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四是要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特别副会长吕志坚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当前新疆石材行业正面临产能利用率偏低的严峻挑战,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步伐、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他希望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引导企业优化产能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新疆石材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奇台调研:强化产业集聚,服务县域经济
5日下午,孙卫星秘书长一行在新疆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敬梅及新疆石材商会会长张凤义等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昌吉州奇台县,深入县域石材产业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奇台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高艳玲、管委会副主任范敏、党工委委员范玉霞等园区领导及当地重点石材企业企业家代表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在调研伊始的交流中,高艳玲书记详细介绍了奇台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她谈到,受近年行业市场下行影响,奇台石材生产加工环节承受了较大压力。目前县域在册石材企业共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产业整体呈现“大群体、小个体”的格局。
针对此前制约产业发展的矿山与加工厂距离较远、运输成本偏高这一突出问题,奇台产业园区积极谋划破局,于2024年成功引进麦岩矿业有限公司,该企业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临矿产业园区,通过“就近布局、集群发展”的模式,从根源上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为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打响区域品牌,当地正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计划将8至9家小型石材企业进行优化整合,依托龙头企业的技术、资金与市场优势,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深耕本地市场并积极开拓中东国际市场。
高艳玲书记同时坦言,当前奇台石材产业也面临现实困境:部分矿山矿证到期后续办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石材产业园目前处于半停滞状态,产业发展亟待注入新动能。随后,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奇台石材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全面的了解。
孙卫星秘书长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奇台石材产业作出精准研判。他表示,奇台石材产业坐拥百亿立方米级资源储量,特色品种市场认可度高,且已形成从开采到物流的完整产业生态链,集群优势鲜明、发展根基扎实,这是县域产业突围的核心底气。针对奇台石材产业的突围路径,孙卫星秘书长提出三点靶向建议:一是以资源整合破局,既要统筹推进矿山规划与矿权管理,通过政策引导降低合规企业的矿证续办成本,稳定生产预期;更要严格推行绿色矿山标准,将资源有序开发与永续利用贯穿产业全过程,筑牢生态发展底线。二是以链条延伸增值,依托现有板材产能基础,重点向石材工艺品、装配式石材构件、绿色建材复合产品等领域拓展,通过技术升级摆脱同质化竞争,让“好资源”变成“高价值产品”。三是以开放合作赋能,一方面借助新疆面向中亚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中亚市场布局,依托中欧班列物流通道搭建直达终端的销售网络,针对性开发符合中亚建筑需求的石材产品。
此次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是中国石材协会为编制石材行业“十五五”规划开展的关键区域调研,调研团队深入西北石材产业核心区域,全面掌握了酒泉、新疆及奇台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瓶颈问题与发展需求,为规划编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孙卫星秘书长表示,中国石材协会将以此次调研成果为重要依据,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与服务职能,整合全国行业资源,在“十五五”规划中精准布局西北区域石材产业发展,为西北区域石材产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其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高效转化,推动我国石材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东都国际展览公司总经理李文玉、副经理李东随同调研。
编辑:贺姣阳 审核:田静
来源:中国石材协会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麻城、随州、罗田石材会长齐聚黑旋
下一篇: 河北灵寿县:积极响应大气污染防治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广西岑溪通过“17变6”采矿权整合,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