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经民:惠安石雕终于有第一个“国大师”了!

发布时间:2019-08-16 15:06:28   编辑:石材网

王经民,1967 年出生,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作品《佛在心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听箫对月图》获得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生命》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佛在心中》

作品《祈和》

5 月14 日,王经民获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项荣誉之所以被看重,因其综合工艺美术各个门类、领域的最高技艺水准。王经民是惠安石雕界首个获此桂冠者。此前他已是惠安石雕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丨当“头手”师傅少不了艺术功底

惠安崇武溪底村生活着很多能工巧匠,甚至在中国台湾还流传着“溪底派”工艺。

王经民的祖父王全春是大木匠,有着一门好手艺,曾在中国台湾定居,直到抗战爆发才举家回泉。父亲王清标跟着同村的宗亲学石雕,擅长打坯、放样、安装,甚至参与过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惠安影雕也是王清标等人开创出的新门类。

父亲做的口衔小球的石狮子、浮在水面上的莲花盏,精巧得让王经民爱不释手。王经民就是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儿时,王经民和小伙伴到村东边的溪里玩耍,乌金的泥土被他塑成手枪、乌龟等造型,成了小伙伴哄抢的玩意儿,大家都夸他做得好。

15 岁初中毕业,王经民就开始学石雕手艺,观察得多,上手也快,18 岁出师,22岁办厂。他很早就意识到,靠蛮力做石雕不够,还需要艺术感才能走得更远。

王经民说,要当“头手”工匠(民间说法,意思是第一号工匠),尽量要学全部的石雕门类,也少不了艺术功底,小时候父亲拿红砖,他就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这也为在石头上画底稿打了基础,王经民喜欢行草,直到现在,他闲时还会提笔书写绘画。走进他的办公空间,能感受到一股文化气息。

作品《大闹天宫》

“再没上,有点无地自容”

王经民不仅经营企业,也带徒弟。他说,要经常“走”出去看,不局限于石雕,木雕、彩绘都要多观察。别光看雕得好的,也要看雕得不好的,发现不足,勤于思考,才能改进工艺。“走马观花地看,不会有大进步。”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惠安女肩胸臀“三板”扭动的姿态,动物爬卧着的姿势……都是雕刻人物和动物的素材,细微差别效果就不同。

做雕塑,失败是常有的事。“但失败有时也是好事。”王经民说,比如做人物浮雕,起初你可能设想人物应是站立的,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若力度没控制好,头部的材料整块掉落,这时你也不必执念要让人物站立,改改姿态,虽和原意不同,但说不定会有惊喜的效果。

作品《听萧对月图》

惠安石雕精美传神,然而说起“惠安石雕”,人们容易想到“大而笨重”。受限于材料特性,惠安石雕很难从众多工艺美术门类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经民这次参加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身上肩负着的,是整个行业的期待。

今年春节前几个月,王经民就开始潜心创作,最终以《佛在心中》、《熟能生巧》和《慈》三件作品,参选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王经民第二次冲刺此项目,距离第一次准备,至少是十年前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五年评选一次,实际上包括准备的时间,大约需要六年多。

王经民说,获得“国大师”的称号,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那份忧虑至今一直没能解除。用他的话说,“再没上,有点无地自容”。

作品《慈》

丨材料可以创新理念应是传统

如今,王经民已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他想得更多的是回到惠安石雕艺术本身。人工智能对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对传统产业也是如此。石雕行业正往“去人工化”的方向发展,说到底,剩下的是创作者对艺术独到的理解。

王经民说,他还是喜欢传统技艺的精神,但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在改变,艺术品消费者在变化,创作者自己也在变,艺术品设计也要迎合当下的需求。

作品《孰能手巧》

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矿产不能随便开采。他认为,惠安应该更多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不要怕外来者的设计“不接地气”。他们将外形设计出来,与本地工匠保持沟通,也许有新的创意。

传统惠安石雕取材比较狭隘,王经民认为材料可以创新,而工艺设计和理念还应该是传统的。他本人希望推动不同石材雕刻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他说,惠安石雕可以适当引入新材料,让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延伸和变化。比如开发花艺茶道摆件等日用器具,将精美的石构件引入家庭装修中。“从传统产业中延伸到千家万户,惠安石雕就有了未来。”王经民说。

有人才,才能发展。近几年,因为有更多的年轻的力量加入,惠安雕艺产业发展更为活跃,但传承仍是雕艺行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用人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包括雕艺设计、雕刻水平等;另一方面,企业应以积极的态度,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人才。

对于政府、行业协会而言,则应共同发力加强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惠安县委县政府以及石雕行业协会这几年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树立行业自信,开展各类活动,组织行业人才‘走出去’、‘请进来’,不断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雕艺文化素养。”王经民说道。

“惠安石雕守住传统才能有立足之地”。王经民认为,惠安石雕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石雕界占据一席之地,要归功于当地石雕手艺人对惠安石雕传统的坚守,让这里的石雕有了自足之地。“惠安作为世界石雕之都,雕艺文化内涵深厚,若雕艺文化能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地方教育,将有利于雕艺文化的传承。”

当然,惠安石雕与其他诸多传统手工艺相类似,也面对着后继乏人的难题。在王经民看来,惠安对石雕技艺的传承缺乏长远的打算,没有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后继人才培养机制。此外,很多石雕世家也不再鼓励后代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了,觉得没有“高学历”来得实在与有面子。对于这门原本主要依靠师徒相传,父子相继的手艺来说,后一种原因更加让王经民感到忧虑。

历届获奖石雕作品:

1.《仙女舞凤》2005年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2.《中国魂》2002年获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

3.《自在如意》2013年获得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

4.《佛在心中》2013年获得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铜奖。

5.《大闹天宫》2002年获省工艺美术第三届“争艳杯”大赛优秀奖。

6.《龙的传说》2010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金奖。

7.《英雄夺锦》2011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金奖。

8.《和平友善》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得银奖。

9.《听萧对月圆》2006年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

10.《惠女渔歌》2004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11.《麒麟送子》2004年获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举办“金博士”杯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银奖。

12.《伏虎罗汉》2003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13.《教子升天》2003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14.《天香唤子》2005年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举办“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赛优秀奖。

15.《西岐伐殷商》2004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壁画大展成就奖。16.《吉祥如意》2013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暨“中国(开封)首届工艺美术展”银奖。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