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石材业见闻与初探(一)

发布时间:2007-08-24 00:00:00   编辑:石材网

埃及是世界四大闻名古国之一,历史上埃及就是一个石材生产和使用大国,建造和开挖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苏伊士运河等与石材相关的建筑。近年来,埃及石材工业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了世界石材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笔者借赴埃及参加第十四届(2007年)埃及国际建材与建筑展览会(也译为十四届国际建筑一埃及出口商和制造商展览会/四届埃及石材展)的机会,随中国石材工业代表团一行走马观花般地了解了埃及的石材资源、矿山开采、加工、城市石材的使用等,虽不能说对其石材工业做到了如指掌,但终于有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印象。故本文将从埃及的石材资源状况、矿山开采工艺、加工工艺与流程、产品品种与成品基本构成、城市石材建筑与装饰、埃及石材工业的政策与发展趋势、中国石材工业在埃及的市场机会以及分析等若干个内容,向读者介绍在埃及的所见所闻,以期利于中国石材企业更快、更好地进人中东石材市场。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一、埃及的石材资源所处的地型、地貌、地理位置

埃及处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陆疆南接苏丹、西接利比亚、东接巴勒斯坦。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由非洲东北部土地和亚洲的西南角的西奈半岛组成全埃及。人口7200万,埃及不实行人口控制,大约12年人口净增了近1000万(1995年人口6290万),87%的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国语通常用阿拉伯语,由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为英国殖民地,至今英语在当地也为官方语言,公共场合使用英语交流较为普遍。埃及的国土除尼罗河谷地和开罗往北的尼罗河三角洲以外,96%的土地被沙漠、半沙漠、戈壁滩覆盖,雨量极少,除地中海沿岸降雨可有1000毫米外,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材矿山、加工厂大部分是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自然地理条件与我国石材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能作对比的,但作为一种工业,肯定有相似的可借鉴的地方,这就是本文标题名为“埃及石材业见闻与初探”的缘由。

尼罗河由南向北贯穿埃及,两岸形成了自然绿洲。上世纪由前苏联帮助修建的阿斯旺水库,形成了长约1000余公里的以已故总统纳塞尔命名的纳塞尔水库,水库一直沿深到苏丹境内,两岸形成新的大片绿洲。而在埃及境内从阿斯旺水库沿尼罗河一直到地中海有一条与尼罗河并行的铁路,形成了水路与陆路并行的南北运输大动脉。

埃及的工业经济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排在第二位,年出口近40亿美元。出口以石油、棉花、大米、水果为主,近年石材出口逐渐占到全国出口总值的1/10, 2006年达到3.7亿美元,具有石材资源的国土面积约的16%,约16万平方公里,由于石材在埃及出口的重要地位,使总统都惊讶石材竟有如此之大的贡献。

埃及的石材资源主要分为两大块,即大理石、花岗石,并有少量的洞石。其分布也十分清晰。据埃及的石材专家介绍,大理石的赋存不同于意大利、土耳其的大理石,因为那里的大理石通常是变质岩,大理石矿山存在的形态通常是一块一块的,形成了石材的品种多样性和层理的倾斜或垂直;而埃及的大理石则是大面积的沉积岩,这样使得埃及大理石的矿藏单一品种面积特别大,可达到几个甚至几十平方公里,岩层的厚度也大,且呈水平状,而覆盖层较薄,一般为几米,特别适合开采。埃及的大理石矿主要分布在首都开罗的东南方向的阿拉伯沙漠里,距开罗约250-300公里,当地人称为“卡拉拉”,主要出产埃及米黄系列,是埃及黄色系列大理石的主要出口品种基地;在西奈半岛北部,北距地中海岸100公里左右、西距苏伊士运河100公里左右的地区,则出产红、粉红大理石及黄洞石;在开罗往南250-500公里左右,尼罗河的东岸则出产条纹形、杂花和粉红色大理石;在尼罗河的西岸,利比亚沙漠东南的加扎勒泉一达哈欣井地区一带则出产大花类的大理石。不过这些大面积的沉积岩大理石通常较变质岩大理石要软,这在矿山到处看到都是大理石细粉,而笔者在意大利卡拉拉矿山看到的大理石碎渣较多就是佐证。埃及的花岗石其总量要比大理石少,主要分布在西奈半岛的南端泽哈卜一图尔一纳部可的三角区域,出产红花岗石和灰花岗石;在阿斯旺水坝的下游100公里内则出产红、绿及杂色的花岗石;此外,在阿斯旺水坝的东面,阿布哈西母井到达夫井一带则出产一些碎花的花岗石。

这就不难看出,埃及的石材资源大都是在尼罗河两岸或有地下水井的地方,以及红海沿岸。这并不是说只是那里才有天然石材资源,而是在极其干燥、缺水的埃及,只能近水才能生存、生活与生产。其实埃及广襄的沙漠下还不知储藏有多少石材资源呢。目前在埃及已经开采的大理石、花岗石矿总共约有550座矿山。

二、大理石矿山开采基本工艺与流程

此次我们只是去了几座大理石矿山,故对其大理石矿山的开采工艺作基本描述。

埃及除西奈半岛有一些山峰如凯瑟琳山外,广大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平缓的戈壁丘陵,我们参观的大理石矿山是被当地人称为“卡拉拉”的大理石矿,在开罗西南约200公里,距尼罗河50公里的戈壁滩上,有几十家企业在开采,形成了一个小的采石区域。

开采工艺为:一般是少量的剥离覆盖层后,即使用排钻加导爆索分离,好一点的矿山则使用金刚石串珠绳锯、链臂锯分离。矿山大都是平地上倾斜地往下采,而后逐步做出平台,也有在缓坡下平推做成开采平台,平台前都有堆场和排渣场,用前端装载机运石查,挖掘机装石渣。未见大型的废渣装载车,这与它石渣不必远运,只需就近几十米即可填坑有关。石材的荒料块度多为金刚石框架锯料,至少在1.5m x1.5m、2-3m,少说也有十几吨,大一点的车一次运两块,而小一点的车一般就运一块。一般运输车进矿山位荒料都要用塑料桶尽量多地带来清洁的水,下山则位走荒料和空塑料桶。荒料大多拉到开罗附近的蛇窝大理石工业区。其实上矿山时的水并不是从开罗工厂带去的,而是从距矿山最近的尼罗河边的水厂灌装的,这样是为节油。虽然埃及的油价较便宜,一升92号汽油(相当中国的97号油)约合人民币2.5一3元,加之埃及产油和阿拉伯国家向埃及特价供油的政策.使埃及的用油较大方,但运输遥远且载重大,仍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运输成本。矿山上没有动力电,作业设备一般是使用配有柴油发动机的机型。生活、照明用电则使用小型柴油发电机。矿山的桅杆吊并不多,吊装、搬运用前端装载机与挖掘陪机配合,运输荒料的装载车可直接开到堆场上特意修出的平台下,用铲车配合挖掘机装车。

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作业方法在这里发扬光大,如金刚石申珠绳锯,在切割中须用足够的水冷却,而在水奇缺的这里,冷却水到是用了,其水流只有一般电线那么细,估计水流不到绳锯锯切工作处就蒸发了。据笔者观察,这其实如同干切,冷却水形同虚设,但仍能长时间切割,说明这里的大理石石质较软、切割时的线速度又偏低。还有一种矿山职工饮水的容器颇引人好奇,这种泥质烧制的盛水器,在炎热的埃及当外面气候炎热时,而里面的水却是凉的,据说是当地颇为流行饮水器具。

埃及的矿山操作工人真正的埃及人不多,据说从中非苏丹过来的较多,也无所谓签证,顶多有旅游签证,月工资在800--1500埃磅(1美元相当4.9埃磅)。大部分矿点上的工人居住在多为一两间用集装箱改作的铁板房里,说来也怪,戈壁滩上只要不在阳光下直晒,并不感到太热,这也是铁皮房能够住人的原因。好一点的矿山,有固定的生活设施,还建有水塔、发电机房、厨房、厕所、洗澡间,不过并不普及,能住上这样的设施,在矿山是一种奢侈。矿山与尼罗河及尼罗河边的铁路有不定期的班车,班车并不是通向任何矿点,以面包车为主要车型。工人出矿山更多的是搭乘拉荒料的卡车。矿山与外界的路通常就是在较平坦的戈壁上由车轧出来的,并不要特别的维护,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毁路的自然条件。

埃及的大理石开采以机械为主,一个矿山上员工并不多,是因开采条件较好,矿山与外面不需要修路,这使得矿主省去很大一笔费用,一座大一点的矿山一年能采出6000-8000立方米,其产值约60-100万美元,经济效益还是相当不错的。(文/侯建华,未完待续)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