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锦看铁、石制品行业艰难转型

发布时间:2007-10-30 00:00:00   编辑:石材网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铁、石制品行业是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由于国家日益重视绿色环保概念,以及由此所做出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让这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内忧外患

有着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河北燕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胜军倍感压力。他说,铁、石行业基本依赖于原料的质量和工匠的手艺。就石雕而言,作为河北省的企业,就地取材本来是低成本生产最好的选择。但为了环保,省内许多采石工场已被关闭。为此他们不得不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取石,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在江浙等沿海地区,某些同行企业甚至要到埃及、巴西等国进口石材

“怎么办?只能提价了。”除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外,劳务费,原材料、辅料、海运费不断上升,出口退税锐减,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这些都足以成为王胜军的烦心事。单是2007年1月和9月的数据对比,铸铁从每吨2000元上升到3000元,石材则从2000元一方上升为4000元一方,成本升幅分别为50%和100%。在出口退税方面,税率却从原来的13%锐减为现在的6%。

但从王胜军报出的成交额看来,他们的出口贸易额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动。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成交额达300多万美元。“预计今年出口会有所上升。”他说,“但铸厂、雕刻厂和我们自己都已尽可能地压缩利润来维持出口规模。”另外,来自国际的竞争也不容忽视,目前对中国企业产生威胁的对手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和越南等地。这些国家工匠人工费用比中国要低得多。“客商开始逐渐向这些地区转移。”王胜军说,“我们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行业的成熟度。同样的产品,我们工匠的效率要比他们高出起码5倍,而且质量好得多,这也是我们行业现在仍然能够依赖的资本。”

酝酿转型

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无疑正在慢慢缩小,如何摆脱困境成为王胜军亟需考虑的问题,他的战略是“建材”。他表示,铁、石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摇摆于建材和艺术雕刻的边缘行业。目前国际市场对建材的需求日益增加,他们公司也会顺应市场变化,逐渐从装潢产品转向主攻建材产品。至于艺术雕刻,市场容量较小和技术投入巨大是一个阻碍进入的“门槛”。

“只要有房屋就会有市场。” 王胜军说。目前他们公司正在力推一种运用了釉下彩工艺的陶瓷建材。据悉,目前这种名为“文化石”的产品在国外的需求日增,越来越受欢迎,广泛被运用于广场、建筑物外墙等大型工程,王胜军的公司是国内运用传统烧制工艺制造这种产品的唯一一家。他说“以前这种瓷砖只用于壁炉的装饰,一年也就出口2万片左右,转为建材用后,现在一年起码出口40万片。”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