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经历了数年来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已经开始和正在进入一种更加稳定成熟的时期,目前增长速度保持回落态势,劳动生产率则持续提高,就能基本说明这一问题——
金秋的十月刚刚从我们身边走过,这期间,国内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已公布完毕。其中,综合分析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情况,可以大致看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与时俱进,结合当前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加息,建筑业企业目前出现新的行业特点;增长速度开始保持回落态势,劳动生产率得以持续提高。
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建筑业上市公司随着房地产有关政策的变化,正呈现“反”正两方面的变化,从“反”的方面说,在沪深股市中,建筑业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受到市场大机构的“冷淡”。
基金是股票市场能影响全局的实力机构,从基金在行业配置的变化来看,一些行业受到了的减持,其中,建筑业减持比重达到了0.14%。建筑业减持幅度超过了30%。
房地产积压增长不明显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也是大家相当关心的话题。
从上市公司三季度情况来看,平均销售收入增幅仅为3%,但同时存货余额的增幅也只有17%,表明上市公司房产积压增长情况还不是很明显。
但是,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加息的消息,势必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进而逐步影响到建筑业。这大概也是基金行业减持建筑业股票的原因之一。
对于基金经理们来讲,他们的眼中,建筑业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已经由行业高涨向稳定方面发展,可供市场炒作的条件已经不多。
事实上,2003年第三季度报告也显示,在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33.97%的背景下,27个行业200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3个行业净利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建筑业也出现净利润的下滑。
同时,建筑行业存货余额的增幅也略高于行业收入的增幅。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存货余额突然大幅增长,而销售收入增幅不大甚至有所下降,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的销售出现了异常情况。
存货指标是反映公司未来销售增长潜力的先行和辅助性指标,分析公司的存货变化情况有利于我们对各建筑行业以及相关公司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
以上是作为股票市场所反映出来的微妙变化。从国家大的宏观背景来看,建筑业企业却出现了令人可喜的积极变化。
从日前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明,前三季度,中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4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二成二,但增长速度保持回落态势,劳动生产率则持续提高。
当然,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建筑业企业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据悉,前三季度,中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尽管比上年同期增长22%,但其增速已比上半年回落了5.5个百分点;完成竣工产值8040亿元,增长18.4,比上半年回落了9.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把住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的宏观调控,已对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建筑业产生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2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点说明建筑业尽管受到国家的投资方面的抑制,以避免国民经济发展过热,但几年来随着房地产的大力发展,建筑业仍有一个惯性增长上冲的动力。
专家指出,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经历了数年来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企业已经开始和正在进入一种更加稳定成熟的时期,增长速度保持回落态势,劳动生产率则持续提高就能基本说明这一问题。这一点着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另外,三季度季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4个行业中只有3个行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成扩张趋势,其他行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则成基本不变或收缩趋势。
建筑业固定资产规模收缩趋势显著。
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变化的整体情况和各行业情况,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的。近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电力、粮食、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都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扶持的对象,固定资产规模也就相应扩张较快;而建筑业是国家抑制投资的对象,固定资产规模也就呈收缩的趋势。尽管建筑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有所下降,但这种下降既是上市公司规模收缩的反映,也是优化资产配置的契机。
据相关信息,某建筑业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曾经表示,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是比去年有所下降,但这不是一刀切的全面削减。公司处置了一批老化的、没有带来利润增长的陈旧设备,同时根据公司的产品转型计划,购入了一些生产新产品的新设备。固定资产置换调整,是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低迷期的一种策略,也是公司优化资产配置的契机。提高投资回报率是硬道理。
有关专家认为,建筑行业处在调整或收缩阶段,这只是目前一段时间的行业态势。按经济学原理,利润率高的行业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供给会达到饱和,利润率低的行业在收缩到一定程度后需求会出现提升,各行业的扩张和收缩是一个轮回、变化的过程。
(闫海鹰)
江西某村超4000人,三分之一迁居南安某镇,反映人口流动与异地扎根现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