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赠送宋楚瑜日晷 材质取瑜之玉石涵义

发布时间:2005-05-12 00:00:00   编辑:石材网

直到11日上午宋楚瑜清华演讲结束后,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3件礼物才真正面世“曝光”。其中一件是清华大学89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张仃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另一件是以校长顾秉林的名义送给宋楚瑜母亲的一幅国画寿桃图《仁者寿》,该画由清华大学教授刘巨德创作。

还有一件则是清华大礼堂门前草坪上日晷的仿制品,尺寸是原件的三分之一,高55厘米,重50多公斤,材质为汉白玉,取宋楚瑜名字中“瑜”字之“玉石”的涵义。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主任邓卫解读了清华大学送给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的礼物的深意。
邓卫说,日晷是按照清华大学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代表清华精神的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的三分之一比例复制而成。日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象征着惜时如金,时不我待,清华的这尊日晷上面的铭文“行胜于言”早已成为清华大学秉持的校风,而宋先生名字中的“瑜”的含义也正是美玉,将这一尊汉白玉雕塑赠给宋先生和亲民党代表团,寓意深远。据介绍,这是清华大学送给贵宾的唯一一座汉白玉日晷。

据该作品的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董书兵介绍:“从选料到选工匠、做粗型、细节处理,直到完工,总共用了不到10天时间,而按常规的雕塑速度,得25-30天。”

据介绍,汉白玉作品雕刻,常常会出现雕刻到内层才发现玉石上有水线纹路或孔洞而导致前功尽弃的现象。为了保险,美术学院决定同时雕刻3件日晷,分别选择北京房山汉白玉、四川汉白玉和湖南汉白玉3块石料。董书兵主任介绍说,选北京房山汉白玉石料时,剖了3块石料才最终选定。

时间紧是第二个问题。美术学院4月30日才得到通知,而该作品是陈列在室内供细致观赏的,因此要求做工比较细腻。6名工人24小时日夜轮班抢工,进入细节处理阶段,董书兵老师每天12小时在现场指导,直到10日运回北京前一刻还在打磨。

小日晷上雕刻着中文和拉丁文的“行胜于言”和立碑铭文,此外还有“宋楚瑜主席清华大学演讲纪念2005年5月11日”字样,日晷盘面还雕刻着12个时辰的字样,由于文字较小,只有0.7-0.8厘米,文字的雕刻成为整个雕刻工作中最大的难题。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