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石头奔水头――福建南安水头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06-07-26 00:00:00   编辑:石材网

“我们来晚啦”6月9日上午10点,一踏进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政府的会议室,环球石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贾培义就紧紧地握住水头镇党委书记苏煌辉的手,感慨颇多。
环球石材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石材加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石材生产、加工企业。“我们在国内有三大加工基地,并在各大城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及联营网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但是至今在水头却还没有自己的据点。这不能不说一种缺憾。”贾培义介绍说,此次他南安之行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具体负责执行集团在水头的投资事项。
“流流顺畅”的好环境

“如果环球集团入驻成为现实,连同不久前正式来电来函,表示要在水头投资1000万美元的另一家国内石材巨头高时石材集团,那么在水头这石材产业集群的地盘上,国内几家最大石材企业就全齐啦。”水头镇有关人士对对备感欣慰。
水头凭啥吸引了全国石材业巨头的眼球?

在贾培义看来,水头镇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材超市”、石材物流中心和石材进出口基地。世界及中国最著名的供应商、加工商、采购商都不同程度地落户在这一地方,人流、物流、技术、资金“流流顺畅”,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和石材集散中心。“流流顺畅”更造就了市场优势。“要石头到水头”,水头石材市场在业界已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
“水头确实是一方投资热土,市场太大而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水头做石材就像想吃饭的人到了餐饮一条街,不仅快捷方便,而且品种齐全、价廉物美。”贾培义感慨道。目前环球集团有几万平方米的石料在闽南加工,年内需要在此加工的石材将会超过30万平方米。过去的做法是先在闽南做好半成品再运回山东。如果把厂设在水头则可以省下不菲的运输成本。而其主打产品异型材所需的高水平雕刻人才,在距离南安仅30多公里的“中国石雕之都”-惠安比比皆是。另外,水头镇地外海峡西岸的闽南金三角腹部,海陆空交通便捷,距离全国最大的石材贸易港口厦门也仅三四十公里。“我们每批出口数量都是几万吨。从厦门港口石材出口,每吨要比从深圳港出口便宜500多元。”
“再不来就是失误了!”贾培义甚至表示,“我希望集团能把总部搬到水头来。”
相继进驻的大“航母”
据了解,2001年,全国最大的石材企业之一康利石材集团落户水头,他们投资4亿元建起了占地18万平方米的大型花岗石加工基地,这个年产值达4亿元、东南亚单厂规模最大的石材加工厂,对于当时还是以零散小规模生产为主的水头石材业来说,无疑是一艘大“航母”。
康利石材、东成石业等一些国内知名石材企业的入驻和溪石集团、华辉股份、东升股份等本地企业的高速成长,为水头石材加工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促进了水头石材产业的升级。近几年,南安石材产业引进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先进加工设备,创新科技成果140多项,新产品不断开发,产值不断攀升,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各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可以预见,环球石材集团的加盟,能把水头石材产业的管理水平,产品加工质量、加工标准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实现质的飞跃。”福建省石材工业协会秘书长郭经伟如是说。
据了解,环球石材集团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大理石异型材为拳头产品,品种已扩大到异型、大板、薄板等多方位的产品结构,拥有10多条专业生产加工线。这对水头大多数石材企业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该集团形成的从矿山控制到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及售前售后服务的一条龙、全方位的管理、服务体系,尤其是其统筹大型与超大型工程石材的丰富经验,对水头石材企业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整合做强的竞争力

不可否认,随着国内石材企业诸强的加盟,水头石材产业无可争辩的吸引力再次得到了印证。但是,在“世界石材看中国,中国石材看福建,福建石材看水头”的目光中,如何进一步让水头石材产业走得更健康,发展得更好,切实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提出的“要建设以南安水头为中心闽南石材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的要求,显然是现阶段摆在管理者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了解,水头的石材产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同质化导致的产品单一雷同;创新能力不足和研发相对滞后导致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不少企业不得不以扩大产量来维持绝对利润等等。此外,不规范、不正当的竞争也影响了行业和市场的声誉。
为此,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南安市委书记骆国清指出:“当前石材业进入转型升级发展阶段,我们的石材业既要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又要更新观念、转变增长方式,从数量型抽集约型、效益型转变,注重整合、做大做强。”
“就政府来说,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整个水头镇石材产业集群的档次,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运营模式和共创知名地域品牌来提升产业集群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苏煌辉表示,我们不搞重复建设,产品品种等方面来综合考评,提高门槛,鼓励企业往异形石、人造石复合板、超薄板和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
“发展人造石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水头石材产业集群整体素质的很好体现,也将是南安市‘十一五‘石材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郭经纬表示。
循环经济的新成果
人造大理石又称岗石,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便于施工等优点,是理想的现代建筑装饰材料。人造石生产所用石料石粉取自天然石材开采和加工中的渣料和边角余料。据测算,每吨荒料的实际利用率只有60%,所剩40%的废料则可以成为人造石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花岗石、大理石不易在短时间内创出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人造石却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
据了解,南安市现有的1300多家石材企业每年生产带来的石粉、碎石废料约300万吨。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对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的研究,他们与同济大学合作,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粉系列产品,建设石粉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储备库,为石粉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005年年底,南安市出台《关于促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的若干意见》,对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给予政策的支持。该《意见》决定,由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建立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以促进南安市石材产业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为鼓励行业投资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南安市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市工商部门对石粉、碎石加工企业(不含矿山开采)申办营业执照,手续完整的当日办结;市国土资源部门对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优先供应土地,按照政策免收地段差价,并对企业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补助;企业开展石粉、碎石综合利用,排污费按先征后补政策给予扶持;市交通和公路稽征部门减免示范企业自有的石粉和石粉制品专用运输车辆费,即按实际车辆减征50%;对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项目)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南安市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这些措施促进了石粉综合利用逐步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南安市科技部门有关人士乐观地表示:“如果实现产业化,循环经济将成为南安新的经济增长点。”
苏煌辉告诉记者,目前水头已经有5条人造石生产线开始建设,福建溪石集团和福建东升石材股份有限公司都投资了一亿多元。其中一条生产线已经顺利建成。随着这些生产线的投产使用,南安还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石生产加工基地。
面向全球的大视野

入世后,我国石材业的变化之一就是更具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和认知。为此,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是中国石材业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也是水头石材产业发展必需瞄准的方向。南安市政府提出要“以大引大、引大联小、强强联合”,引导企业引进国际大公司的外包业务,进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业体系。
近年来,在上海和厦门及意大利等国内外重要的石材展览会上经常可以看到水头石材企业“走出去”的身影。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材展览会上,水头的溪石、康利等大型石材企业集团以其新颖的展馆布置和精美的产品,成了展馆里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每年一度在水头召开的国际石材博览会是南安水头石材界的盛典。据悉,第七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将于11月8日-10日在水头石材展览中心举行。届时,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集“会展、石材研发、电子商务、石材检测、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石材展馆将投入使用。将有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建材企业及客商前来参展。
“今年展会突破了行政和区域的界限,报名的有60%是外地人。石博会期间,我们将举办石材料技文化交易会、绿色建材基地揭牌仪式、网上交易市场的开通仪式等,还将设立一个台湾馆,利用南安对台经贸合作的优势,加强与我国台湾石材产业的对接。”被授予“五星级建材市场”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总经理万奕池自信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迄今我国台湾的石材加工设备产能,仅次于意大利面居于全球第二,在国际石材界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与台湾石材产业的联系,既有利于引进台湾先进的机械装备,提高要地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可以借助台湾的全球石材销售网络,进一步走出国门。
在闽南建材市场的会议室,我们看到一个大红的横幅写着“泉州市石材商会英语培训中心”。看来,水头石材人竞争实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建材报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