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上半年石材行业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07-08-23 00:00:00   编辑:石材网

谭金华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三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还进一步严格投资项目的市场准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淘汰落后的产能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整增强的发展态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石材行业影响深远,影响最直接和最大的莫过于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5月份石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规模以上石材企业经济效益:据国家统计局对1995家规模以上石材企业的统计,1-5月,石材原料及制品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人340.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41 %;实现利润总额23.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4%;实现工业增加值1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75% ;

2.规模以上石材企业石板材产量:1-5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大理石板材892.3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7%;生产花岗石板材7043.2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2.2%;

3. 1-5月石材开采和加工业计划总投资1086575万元,增长32.52%,其中新开工项目482487万元,增长62.84%,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365611万元,增长63.79%,新增固定资产112612万元,增长191.29%。

二、根据国家海关总.提供的数据,1-6月份及一季度和二季度我国石材行业进出口情况如下(见表1-6):

1. 1-6月我国石材原料及石制品进出口总额为21.5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87%,其中出口15.9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93亿美元),增长23.05%;进口5.6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36亿美元),增长30.28%。统计表明,二季度出口增速加快,出口额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52.42%,而进口额则基本持平,二季度与一季度微增3.04%。其中,大宗商品中的大理石板材、砂岩石雕石刻的出口继续保持超过50%以上的高增长,而花岗石板材出口则下降16.91 %; 

2.人造合成石及相关合成制品进出口总额为8537.32万美元,增长74.46%,其中出口8290.96万美元,增长69.42%;进口246.36万美元,下降21.92%; 

3.磨料磨具进出口总额为2209.53万美元,增长25.58%;其中出口653.27万美元,增长 28.13%;进口1556.26万美元,增长24.53%; 

4.金刚石圆锯片及套装件(包括其他用途的锯片)进出口总额为26353.94万美元,增长24.97% ;其中出口24554.11万美元,增长24.11%;进口1799.82万美元,增长38.06%a ; 

5.圆盘锯机进出口总额为2448.9万美元,增长20.09%;其中出口2386.67万美元,增长17.84%,进口62.23万美元,增长351.92%;

6.钢丝绳锯机进出口总额为3131.43万美元,增长62.5%;其中出口13.4万美元,下降43.41 %;进口3118.03万美元,增长63.82%; 

7.框架锯机进出口总额为3538.2万美元,增长11.66%;其中出口2143.36万美元,增长35.36%;进口1394.85万美元,下降12.01%;

8.研磨抛光机进出口总额为2239.26万美元,下降49.9%;其中出口1106.8万美元,增长52.36% ;进口1132.47万美元,下降69.74%;

9.其他加工机床进出口总额为3634.84万美元,下降39.09%;其中出口1155.22万美元,增长22.56%;进口2479.63万美元,下降50.65%; 

10.上述锯、切、磨等机械所用的零配件及附件进出口总额为3074.86万美元,增长34.190!0;其中出口2086.3万美元,增长60.62%;进口988.56万美元,下降23.89960

三、主要运行特点

1.大理石板材产量小幅回落,花岗石板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

2.企业经济效益保持较好。

3.固定资产投资偏快。

4.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强势,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石材行业出口的影响有多大仍然无法作出评估和判断。

四、影晌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土地、资源及环保成本的日益提高,汇率变动和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都将对我国石材行业继续产生较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将不利于石材的出口,对行业构成严峻考验。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其中石材行业税则号为25140000,25151100,25161200,25151200,25162100,25162200、25169000,25171000,25174100, 25174900的原料及税则号为68010000,68021010,68021090,68022110,68022190,68022200,68022300,68022900的低档次石材制成品都取消了出口退税,即不再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但是税则号为68029110,68029190,68029210,68029290,68029310,68029390,68029910,68029990的碑石等精加工高档石材制成品仍网开一面,还没有取消出口退税,即继续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不过从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又实行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全部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其中与石材有关的税则号为68022120,68029190,68029290,68029390,68029990,68030010,68030090,68041000,68042100,68042210,68042290,68042310,68042390,68043010,68043090、的相关商品也是这次调整范围,其出口退税率统统降低为5%。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再次表明国家遏制贸易顺差过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强大决心。

根据2007年6月19日财税[2007]9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从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发展对外出口贸易,有效地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到去年9月、今年4月、7月接连进行调整。这是我国在近年来数次调整相关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基础上,又一次大规模对出口退税税率做出调整。

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石材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调整与提高的机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或取消无疑会增加石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给低利润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国家近几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或取消,客观上也起到逼迫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意在遏制外贸顺差。

出口退税的调整总是伴随我国贸易顺差的增加而来的。长期贸易顺差高企产生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导致流动性过剩,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增加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由此,调整出口退税就成为了政府利剑。虽然每次的调整,特别是石材企业叫苦,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但只有调整出口退税才能成为减少贸易顺差最有效的方法。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

2.石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当前,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并不意味着石材行业取消外向型经济,一种旧的经济模式的去除必然会有新的模式取而代之,而新的模式的生成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调整目的主要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保护我国石材资源,同时有利于消除贸易摩擦。税率较敏感的石材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再次调整,由原来13%或6%下调到5%,那些依靠廉价资源和出口退税赚取微薄小利度日的企业会遭到淘汰,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促使企业升级换代,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最终要的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发挥税收的正向激励机制,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等为代价的发展路径。

3.充分估计政策调控对石材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正确认识此次国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的同时,应该深人分析由此可能对石材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由于石材行业是一个外向型很明显的行业,2005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2亿美元,约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人的Y117G,且连续多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此项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石材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喜优参半。 

(1)、此项政策的调整将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成本,可以加快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使行业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2)、此次只是在2006年9月的基础上降低部分高附加值石材制品的出口退税,并未取消,这样企业尚有喘息的机会,同时适当控制我国石材出口节奏,避免或减少因石材出口增长过快而引起反倾销等贸易摩擦; 

(3)、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可以刺激出口价格的提高,有利于国内外石材市场价格稳步提升。

(4)、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也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减弱我国石材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由此对石材行业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将在明年集中显现,可能减缓我国石材产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对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据初步估计,对整个石材行业来说,每年可能增加约10亿元人民币的税负。相信随着政策的到位,对石材行业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尤其对福建、山东、广东等石材出口大省及出口企业影响较大。

4.积极行动,迎接挑战。

面对此项政策出台对石材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全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行业和全国的大局出发,转弊为利,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产业重组,加强行业自律。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快石材产业重组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大型石材企业集团要在行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落后工艺和小企业的淘汰,提升行业知明度和整体水平。要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提高行业准人门槛,并为企业兼并联合和资源整合牵线搭桥,推进石材产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自律是典型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大企业理应是行业自律的带头人,维护石材市场秩序是石材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石材行业的资源、能源、劳动力、税收等生产经营成本正在大幅度提高,为了保护石材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应得利益,必须坚决抵制低价倾销等行为,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好此项政策和上调石材产品出厂价格的动员、宜传和协调工作,各石材企业要进一步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树立信心,统一上调石材产品出厂价格,并尽快主动与客商联系,说明情况,取得凉解,共同分担取消出口退税带来的影响。

(2)树立科学发展观,肩负社会责任。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中蕴含着企业个体利益,离开了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企业将失去发展空间。我国石材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较为典型的行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从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从减少消耗、提高效益、与能源资源相协调上去谋发展,在自我发展中更注重进一步做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矿山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职工的劳动安全,推动和建设和谐社会。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当好企业发展参谋。

(3)调整出口策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进一步调整石材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在巩固日、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探讨与东南亚周边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国外合作建厂和开发矿山,发挥初级石材产品的加工贸易优势,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开拓新的市场。在当前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大形势下,石材企业有必要适当调整企业战略,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要注重中西部石材市场的开拓。行业协会应继续广泛组织对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各国石材界同仁的相互了解,为企业扩大出口搭建信息平台。

(4)提高品牌意识,为石材企业升级创造条件。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虽然石材产品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资源品种,但同一种资源品种经过不同企业加工并赋予不同品牌,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不同的价值。一个企业要想拥有较好的品牌,不仅要有较好的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过得硬的产品质量,还必须有较好的知明度和企业文化。

市场经济发展表明,如今市场已进人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材行业虽然量大面广,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石材行业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只占10%左右,出口石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拼资源、拼价格的现象相当严重。面对资源的制约和其他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开拓新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入WTO以后,我国石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对宏观调控,我们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抓住机会,调整结构,增强应变能力,实现速度和效益同步发展,仍然是中国石材业必由之路。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