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三创新”“五同步”打造全域土地整治新格局,多处石企得到整改

发布时间:2020-04-27 10:51:31   编辑:石材网

2019年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百江镇联盟村建设用地复园项目)

4月21日,桐庐县矿产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分水镇,向属地政府派发地质灾害防治手册和地质矿产治理开发宣传册。

“三创新”“五同步”打造全域土地整治新格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以来,我县已成功立项省级工程6个、市级工程18个,实现了全域整治工程14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建设用地复垦1388亩、盘活“三块地”1412亩、新增耕地3362亩、建立永农整备区5700亩、调整永久基本农田425亩、保障新兴产业项目用地29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2亿元。

我县以农村为落脚点,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了“三创新”整治体系,致力全面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落地见效。

创新造地模式,夯实农业根基。开展耕地“去斑”行动,识别耕地上可实施“去斑”的地块289块,引导项目区耕地中间的零星建筑物拆除复垦,结合“大棚房”整治坚决处置耕地上的违法建筑,当前已减少耕地中其他地类图斑168个,耕地连片程度大大提高;开展生态“造地”行动,在对造田造地项目立项前遵循三个一律原则——“无石料来源、山体开挖量大、耕作土无保障的一律不立项;林木占用多、坡度超过25度以上一律不立项;无水源保障的垦造水田项目一律不立项”,乡镇共申报的67个造地项目中有12个因不符合生态化要求被暂停实施;开展景观“改地”行动,提倡在“两边一区”实施景观化改地,即要求村边、路边、田园综合体项目区的造地项目一律融入景观化要素。百江镇通过改田成景、改水成景、改田连水、改地成景等项目的实施,达到花园式村庄建设愿景。

创新整治模式,实现全域推进。推出“资源入股”模式,助力农民新增收,横村镇白云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与项目业主签订“资源入股”协议,目前已有5个项目实现“资源入股”,据初步计算,租期40年期间,仅项目分红收益可达1000万元左右。目前,全县类似入股模式壮大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行政村已达35个。实施“腾笼换鸟”模式,开启产业新格局,重点推出优农业、兴产业两大方略。全县已有49个项目实施了该模式。探索“土地入市”模式,激活土地新价值。实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既盘活了农村空闲和低效用地,又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新空间。目前,全县共有17宗195亩集体土地为入市做了前期准备。

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比武”评价。把好项目准入关,建立试点项目“退出”机制,已报市级实施的试点项目,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其召开论证会进行可行性评价,优秀项目拟申报省级实施,方案不完善的项目要求暂缓实施,经修改仍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要求“退出”实施。开展绩效比武评价,今年4月,县委常委会走进乡镇一线、走进项目现场,助力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全面开启了全域土地整治大比武序幕。县政府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全面比绩效,设置方案谋划、土地开发、生态修复、项目落地、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建房等十大比武内容,科学量化分值。并将比武结果运用到指标、资金奖励和年度综合考评三大项,并对年底评选出的优秀项目给予指标奖励。县级财政除给予一定的村庄土地规划编制费补助外,对比武优秀的行政村进行资金奖励。

在“三创新”整治体系运行下,我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五同步”整治成效。

同步实现县域发展所需占补平衡。继续深化推进“千亩水田、万亩耕地”垦造工程,精打细算、计较成本,县规划资源局积极探索差别化供地举措,全面保障全县耕地占补平衡需求。通过全域土地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县24个全域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产生占补平衡指标8000亩,可充分保障未来几年用地所需占补平衡需求。

同步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夯实土地流转基础,促进农户、集体、经营者三方收益。百江镇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连片整治,投资3.91亿元将省级全域整治试点项目区块打造成省级田园综合体。横村镇白云村通过规模化布局流转土地700亩,打造出61亩的“葵花园”、10亩的“荷花池”以及520亩的特色水果园等项目,每年仅流转费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约50万元。目前,全县试点项目区土地流转率、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分别达到了58%、82%。

同步实现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将建设用地复垦、三块地和农村闲置资源盘活优先保障民生需求和产业项目。如莪山畲族乡围绕项目落地,通过石材企业整治和宅基地复垦可达到“增地”109亩,目前已实施“增地”计划37亩,为该乡三维智创等项目落地及时腾出了空间。此外,分水天溪湖、富春江红旗畈园区、百江镇奇源湖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用地都在整治中得到体现。

同步实现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健全。优先保障便道、公厕、小桥、停车场等村庄基础设施所需资金和用地指标。通过推进公共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如江南镇彰坞村结合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和空心村整治建设空间,实施3个“杭派民居”项目,目前已安置村民48户,环村公路、村庄便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建设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以来,已实施各类村庄基础设施项目91个,投入资金2.89亿元。

同步实现镇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镇、村两级已通过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复垦等取得资金6.8亿元,这部分资金成了化债增收的主要来源。我县还将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新路子,推进农房“三权分置”、盘活集体资源、统一经营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和发展活力,达到集体经济宜收目标。如合村乡后溪村通过全域土地整治助推全域旅游,该村竹溪乐园项目通过村集体和村民众筹模式开发,村集体以保底30万元和20%的利润分红获取收益。

我县完成2020年度地质灾害汛前排查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4月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我县也进入了为期半年的汛期。受疫情影响,我县更加重视防汛工作,3月6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下达了《关于切实做好桐庐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和防范工作的通知》,拉开了2020年度地质灾害汛前大排查工作序幕。

在汛前排查工作中,县规划资源局切实贯彻自然资源部和省、市工作精神,认真落实“早部署、早检查、早整改、早落实”的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确保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毫不放松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提前部署抓落实。本次排查过程中风险防范区排查任务较重,必须提前布置。在全市还未下达排查通知的情况下,我县提前将《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汛前大排查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地勘局提供的地质灾害防范区范围图下发给各乡镇(街道),提前对防范区开展排查。

分解任务抓细节。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责任落实方面,由县规划资源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对照“五查30问”逐项严格核对,发现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要求按计划进行整改,排出整改计划。针对君山村、梅蓉村等201个风险防范区,按照清单和图册下发给各乡镇(街道),要求每个风险防范农户基本信息都要统计到位,同时在图上做好记录,便于后期上图入库。

下沉基层抓统筹。县规划资源局工作人员协同县地质灾害技术服务单位,分组深入各乡镇(街道),现场踏勘,对每个地质灾害防范区和隐患点进行详细排查,检查指导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截至4月15日,我县2020年度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圆满结束,共覆盖14个乡镇(街道),排查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01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经过现场排查核减8个风险防范区,涉及居民1483户,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排查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区划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县规划资源局将继续深化汛前隐患排查工作,加大抽查、督查、检查力度,及时敦促地质灾害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地质灾害专业调查,安排专家赴各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同时,进一步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值守与应急处置工作,增强地质灾害应急防灾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能力。

“云看地”开启看地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现场看地相较往年多了些不便。为了保障土地推介工作正常运行,助力经济平稳发展,今年我县一改往年传统的线下对接、线下看地的方式,开启多种“云看地”途径。“云看地”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让企业家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桐庐宝地,以最快的服务保障地块早出让、项目早落地、效益早产出。

今年3月,县规划资源局牵头的“VR全景看地”平台上线。该平台共收录优质地块16宗,土地面积1810亩,采用VR技术,在屏幕上1:1真实还原地块。开发房企只需要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就可以直观全面地了解地块分布、地块指标、地块实景、地块配套、区位优势等内容,助力开发房企精准投资拿地。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当天,就有万科、中梁、世贸等十余家房地产商线上咨询地块相关信息,绿城浙江公司更是在第二天即来桐看地。

日前,县规划资源局《桐庐县2020土地推介读本》正式发布,该读本共收录优质地块26宗,土地面积2491亩,其中涉宅用地11宗、土地面积948亩;商服用地5宗、土地面积339亩;工业用地10宗、1204亩。考虑疫情影响,县规划资源局又在线上推出《土地读本》电子书,同时在往年主要推介商住地块传统基础上,今年着重加强大宗产业用地推介,切实助力桐庐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云看地”的推广是我县在紧跟数字化趋势、创新优化服务道路上的初步探索,县规划资源部门还将进一步积极探索用地审批、土地推介新思路。


来源:今日桐庐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