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07-11-16 00:00:00 编辑:石材网
前三季度,建材工业呈现生产较快增长、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销衔接较好的良好局面,累计产品销售率达97.6%,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今年以来,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8.1%,增速与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分别加快1.9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建材工业所属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水泥制造业完成9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完成3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完成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防水材料、砖瓦及建筑砌块、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制品和增强塑料、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等工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30%.前三季度,除上海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下降外,其他省区市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山东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5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广东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2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河南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2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9%;江苏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辽宁、吉林、内蒙古、四川和青海完成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40%.二、主要产品产量普遍较快增长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地区崛起等为建材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月度统计监测的产品中,除水泥排水管、大理石板材、炻瓷砖和细炻砖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产品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水泥压力管产量增长超过60%;瓦、钢化玻璃和花岗石板材产量增长超过30%;商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桩、砖、玻璃纤维纱、石膏板和卫生陶瓷产量增长超过20%.(一)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较快增长,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超过50%,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全国水泥熟料产量为6.8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预分解窑熟料产量为3.54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2%,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达51.6%,比2006年全年平均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的增长远高于其他熟料产量的增长,中、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增长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5%和27.4%,均高于东部地区12.5%的平均增长水平。水泥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二)水泥产量平稳增长,增速有所回落,淘汰落后稳步推进截至9月末,立窑等其他水泥熟料生产线停产企业533家,这533家企业2006年生产水泥熟料5679万吨,这就意味着今年预计将有5600多万吨的落后水泥熟料产量被淘汰。其中浙江停产56家,全年将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423万吨;江苏停产68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973万吨;山东停产37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767万吨;广东停产52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482万吨;河南停产53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471万吨;河北停产24家,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85万吨。
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9.6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8.3个百分点,与2006年全年平均增长水平相比,回落3.2个百分点,主要水泥产区产量增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山东水泥产量120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9%,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9.4个百分点;江苏水泥产量87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9.2个百分点;浙江水泥产量740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9%,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8.4个百分点;河北水泥产量68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9.4个百分点;广东水泥产量67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6个百分点。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稳步推进。
水泥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前三季度,中部地区水泥产量为2.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3%,西部地区水泥产量为2.1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均高于东部地区8.4%的平均增长水平。
(三)平板玻璃及夹层、钢化和中空等深加工玻璃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国内市场需求及出口增长的拉动,平板玻璃及夹层、钢化和中空等深加工玻璃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3.9亿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3.9%,其中浮法玻璃产量为3.2亿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4%,由于新建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有所加快,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快3.7个百分点。主要产区产量较快增长,其中河北平板玻璃产量为7481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0.6%;江苏平板玻璃产量为4972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广东平板玻璃产量为4541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6.6%.西部地区平板玻璃产量的高速增长,是带动全国平板玻璃产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平板玻璃产量为5049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39.9%,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1%和10.2%的增长速度,其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平板玻璃产量增长达到114%.在平板玻璃产量中,尽管浮法玻璃产量占绝对优势,但普通平板玻璃的较快增长也应值得关注。前三季度,普通平板玻璃产量达到6866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增速相对较高。
前三季度,全国钢化玻璃产量为726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1.9%,主要产区产量较快增长,其中浙江钢化玻璃产量为182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6.3%;江苏钢化玻璃产量为93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6.7%;广东钢化玻璃产量为76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前三季度,全国夹层玻璃产量为207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其中河北和重庆夹层玻璃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4.9%和24.7%;广东夹层玻璃产量为8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9%;福建夹层玻璃产量为41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广东夹层玻璃产量增速减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中空玻璃产量为96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9.6%,主要产区产量较快增长,其中浙江中空玻璃产量为14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3.6%;上海中空玻璃产量为12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山东中空玻璃产量为12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50.1%;天津中空玻璃产量为12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51.8%;广东中空玻璃产量为1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四)建筑卫生陶瓷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应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重点前三季度,全国陶瓷砖产量为40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7.9个百分点。在陶瓷砖主要产区中,除山东陶瓷砖产量下降外,广东、福建、四川和辽宁陶瓷砖产量较快增长,其中广东陶瓷砖产量为13.1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9.2%;福建陶瓷砖产量为8.5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四川陶瓷砖产量为5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8.7%;辽宁陶瓷砖产量为1.2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4%;山东陶瓷砖产量为8.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4%.前三季度,全国卫生陶瓷产量为10014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4%,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产区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广东卫生陶瓷产量为4798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1.6%;河南卫生陶瓷产量为2898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5.8%;河北卫生陶瓷产量为1472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8%.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原材料、运输成本的提高、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会被逐步消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控制总量、优化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应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的重点。
(五)玻璃纤维纱产量快速增长,巨石、重庆复合和泰山玻纤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受国内市场需求及出口增长的拉动,今年以来全国玻璃纤维纱产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玻璃纤维纱产量为12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7.7%,其中池窑玻璃纤维纱产量为8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7%,池窑玻璃纤维纱产量所占比例稳步提高,规模化和大型化的发展模式,改变了玻璃纤维行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巨石集团、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3家企业玻璃纤维纱累计产量达63万吨,占全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的49%,成为带动整个玻璃纤维行业产量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六)水泥制品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月度统计监测5种水泥制品产量中,除水泥排水管产量下降外,其他4种水泥制品产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水泥压力管产量为2391千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0%,主要产区产量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广东水泥压力管产量为813千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73.7%;浙江水泥压力管产量为421千米,比去年同期增长51.7%;山东水泥压力管产量为420千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3.8%.前三季度,全国水泥电杆产量为376万根,比去年同期增长17.3%,四川、浙江和江苏等水泥电杆主要产区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6%、6%和32.6%;广东水泥电杆产量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6%.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3.4%,浙江和广东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相对较快,分别增长25.2%和34.1%.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混凝土桩产量为1.4亿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3%,浙江和福建水泥混凝土桩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26.8%和50.8%.前三季度,全国水泥排水管产量为7397千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5.2%,尽管水泥排水管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主要产区水泥排水管产量仍保持较高增长,山东、河南和辽宁等主要产区,水泥排水管产量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5.8%、181.4%和82.6%.水泥排水管产量下降主要是受西北地区水泥排水管产量下降的影响,前三季度,西北地区水泥排水管产量为462千米,比去年同期下降85.7%.(七)砖、瓦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砖产量为842亿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2.2%,其中河南砖产量为250亿块,比去年同期增长33.6%;河北砖产量为129亿块,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瓦产量为49亿片,比去年同期增长39.1%,其中山东瓦产量为22亿片,比去年同期下降2%,吉林瓦产量为19亿片,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八)大理石板材产量持续下降,花岗石板材产量较快增长从今年年初开始,大理石板材产量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前三季度,全国大理石板材产量为173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3%,在大理石板材主要产区中,除福建大理石板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9%外,河南、江西、山东和广东大理石板材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4%、20.1%、27%和6%.前三季度,全国花岗石板材产量为1573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1.4%,福建和山东花岗石板材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5%和36.3%.(九)石膏板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尽管石膏板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石膏板产量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国内市场需求仍比较强劲。前三季度,全国石膏板产量为7.9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4%,山东、河南和北京等石膏板主要产区产量增速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8%、33.8%和40.4%;河北石膏板产量增速相对较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长6%.三、建材产品出厂价格稳中有升9月份建材产品出厂价格环比指数为100.63%,同比指数为102.48%,主要产品同比价格指数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4.2%、平板玻璃上涨13.5%、水泥制品上涨3%、建筑陶瓷上涨1.2%、建筑用石上涨1.8%、砖瓦及建筑砌块上涨3.2%、卫生陶瓷上涨7.4%、平板玻璃和卫生陶瓷同比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相对较高。9月份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总体呈稳中有升的态势。[Page]
(一)水泥出厂价格上升由于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前三季度,全国水泥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累计水泥销售率达98%,是2001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市场需求的拉动,也带动了水泥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全国水泥出厂价格总体上呈逐月上涨趋势,9月份全国水泥出厂价格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每吨为241.32元,比上月上涨2.09元,比去年同月高8.98元,其中强度等级32.5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27.82元,比上月上涨1.76元,比去年同月高9.49元;强度等级42.5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57.59元,比上月上涨1.96元,比去年同月高6.24元。9月份东北、西北、中南和西南水泥出厂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最高,每吨为272.2元,华东和华北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最低,每吨为220.38元。
广东、辽宁、新疆水泥出厂价格上涨。9月份,广东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73.47元,比上月上涨11.29元,比去年同月高32.27元,东莞、汕尾、梅州、广州、云浮、江门、汕头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上涨;辽宁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50.87元,比上月上涨3.36元,比去年同月高9.63元,朝阳、营口、本溪、葫芦岛、辽阳、阜新、锦州、鞍山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上涨;新疆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311.55元,比上月上涨17.61元,比去年同月高34.55元,塔城、阿勒泰、伊犁、吐鲁番、乌鲁木齐、和田、阿克苏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上涨。
吉林、湖南水泥出厂价格高位回落。9月份,吉林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84.29元,比上月下降2.80元,辽源、白城、吉林、白山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下降;湖南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57.41元,比上月下降1.63元,永州、长沙、郴州、衡阳、湘潭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下降。
河北、山东水泥出厂价格继续低位平稳运行。9月份,河北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197.49元,比上月上涨1.22元,比去年同月高0.36元,唐山、石家庄、保定、承德、邢台、沧州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上涨,张家口、邯郸、秦皇岛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下降;山东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197.77元,比上月上涨0.70元,比去年同月高1.09元,枣庄、济宁、泰安、潍坊、烟台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上涨,淄博、济南、临沂、德州、莱芜地区水泥出厂价格下降。
江苏、浙江水泥出厂价格止跌回升。江苏、浙江水泥出厂价格摆脱了连续2个月持续下降的趋势。9月份,浙江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21.57元,比上月上涨2.68元,比去年同月高15.35元,衢州、杭州、湖州、绍兴、金华、嘉兴、台州水泥出厂价格上涨;江苏水泥出厂价格平均每吨为224.50元,比上月上涨2.34元,比去年同月高14.63元,镇江、徐州、无锡、苏州水泥出厂价格上涨。
(二)平板玻璃出厂价格上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9月份达到最高,每重量箱平均为73.32元,比上月上涨4.68元,比去年同月高11.85元,其中优质浮法玻璃出厂价格每重量箱平均为96.15元,比上月上涨7.83元,比去年同月高11.45元;普通浮法玻璃出厂价格每重量箱平均为74.88元,比上月上涨4.95元,比去年同月高14.12元;普通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每重量箱平均为52.03元,比上月上涨1.51元,比去年同月高3.3元;优质浮法玻璃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高。
从省区市看,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市浮法玻璃出厂价格上涨,其中上海平板玻璃出厂价格9月份与8月份相比,每重量箱上涨12.53元,北京上涨11.11元,江苏、福建、江西、四川每重量箱平板玻璃出厂价格上涨均超过9元;河北、河南、陕西等省浮法玻璃出厂价格下降。
从平板玻璃的品种规格看,9月份,各品种规格的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厚度为5毫米的无色平板玻璃,每重量箱平均为77.11元,比8月份上涨6.75元,比去年同月高16.08元;厚度为2毫米的无色平板玻璃,每重量箱平均为75.13元,比8月份上涨6.91元,比去年同月高19元。
四、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1~8月份,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7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实现利润总额为4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7%,实现利税总额为7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2%.建材工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是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提下取得的,是建材企业加强管理,用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转变经营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结果。
(一)企业加强管理,主要财务指标运行质量提高1~8月份,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7%,比去年同期增加1.05个百分点,销售、管理和财务3项费用支出相对减少,为利润总额的增长提供了空间。
1~8月份,建材工业应收账款、存货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加快2.13、2.52和0.34个百分点,资金运营效率得到改善,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
1~8月份,建材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8.3%,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供了保障。
(二)建材工业所属行业利润总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1~8月份,水泥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3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实现利润总额为1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2%,是建材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0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5%,实现利润总额为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2%;水泥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2%,实现利润总额为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6%;建筑技术玻璃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5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实现利润总额为3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3%;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轻质建筑材料、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玻璃纤维和增强塑料制造业、防水材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均超过30%.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5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5%,已超过2006年建材工业全年投资完成额。其中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6%;水泥制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8%;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8%;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2%;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2年下降后,今年又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回升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纯低温余热发电、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于提高水泥生产工艺结构、改变水泥生产的地区布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出口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自2004年开始,建材商品的出口增速均在30%以上,出口已成为拉动建材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建材商品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所减缓。前三季度,建材商品出口1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增速是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2个百分点。大理石板材和水泥等资源性、粗加工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继续明显下降,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9.2%和19.7%,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和玻璃纤维纱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1.9%、59.6%和48.2%,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化。[Page]
广东、福建、山东和江苏是建材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出口额约占全国建材商品出口总额的70%,今年以来这4个省出口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广东省建材商品出口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6.1个百分点;福建出口1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7.3个百分点;山东出口1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8.5个百分点;江苏出口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48.1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建材商品出口增长加快。尽管西部地区建材商品出口额远低于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建材商品出口增长趋势强劲。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建材商品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8.5%,远高于东部地区18.6%的平均增长水平。
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和比利时仍是我国建材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前三季度,出口到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建材商品为5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出口到美国的建材商品为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主要是水泥出口下降的影响;出口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材商品为1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出口到日本的建材商品为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出口到韩国的建材商品为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主要是建筑卫生陶瓷和钢化玻璃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出口到比利时的建材商品为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在建材商品出口较快增长的同时,建材商品进口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建材商品进口5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其中大理石和花岗石荒料进口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7%,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导电玻璃进口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9%,碳纤维及制品进口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8%,资源性和高附加值商品的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从前三季度的出口情况看,除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增速有所加快外,建筑用石、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技术玻璃和水泥及水泥熟料等主要商品的出口增速均呈回落态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1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快4.5个百分点;建筑用石出口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7个百分点;建筑卫生陶瓷出口2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3%,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0.4个百分点;建筑技术玻璃出口1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5.9个百分点;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96.1个百分点。如何实现建材商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应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早思考、早准备、早受益。
七、能源购进价格持续上涨或高位波动,企业成本压力增大9月份建材企业能源购进价格指数为100.5%,比上月上涨0.5%,比去年同月高4.54%,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能源购进价格均比上月有所增加,其中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建材企业能源购进价格增长相对较高,与上月相比,分别增长1.88%、0.6%、0.59%.电力购进价格与上月持平,原煤购进价格比上月有所增加。建材企业能源购进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从今年年初开始,原煤购进价格维持在每吨380元高位波动,9月份原煤购进价格每吨为384.12元,比上月上涨0.80元,比去年同月高21.65元,华东和中南地区原煤购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和上海原煤购进价格,每吨均超过500元,分别达到569.6元、543.4元、531.4元、510.89元和508.59元。
从今年年初开始,重油购进价格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9月份重油购进价格平均每吨为2877元,尽管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有所降低,但重油购进价格仍处在较高价位波动。9月份福建、海南、湖北和广东建材企业重油购进价格每吨超过3000元。
前三季度,建材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每吨比去年同期高18.83元,工业用电购进价格平均每千瓦时比去年同期高2分,由于煤电购进价格上涨,预计2007年建材工业多增加成本支出约65亿元。
八、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一)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006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75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2.4%,增速低于2006年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27.1%的平均水平。2006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5.65吨标准煤,比2005年减少0.72吨标准煤,下降11.4%。
(二)水泥、平板玻璃单位产品实物能耗下降2006年每吨水泥综合能耗为120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5.24%;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为19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5.19%。二氧化硫、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单位排放量不断下降,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2006年建材工业单位综合能耗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75%的水泥制造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006年水泥制造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2.56吨标准煤,比2005年减少1.5吨标准煤,下降10.7%,新型干法工艺比重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节约了能源消耗。二是行业结构优化,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2006年水泥、平板玻璃、石灰石膏、砖瓦及建筑砌块、建筑卫生陶瓷、防水材料和轻质建材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比重比2005年下降0.93%;建筑用石、技术玻璃、水泥制品、玻璃纤维和增强塑料等低能耗行业比重比2005年上升1.04%。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石材出口三种现象值得关注
下一篇: 新疆鄯善县石材产业发展迅速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广西岑溪通过“17变6”采矿权整合,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