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中长期战略分析

发布时间:2005-08-24 00:00:00   编辑:石材网

8月,黄河经济协作区负责人第18次会议和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相继在乌鲁木齐召开,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未来。

据统计,作为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来,矿产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20世纪,全球累计消费了1420亿吨石油、7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钢)、7.6亿吨铝和4.8亿吨铜。由于新一轮工业化浪潮涉及的国家、人口数量更多,基础条件又相对薄弱,因此未来数十年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更为庞大,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将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地质学会资料显示,为保证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面临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的严峻问题,这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国内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些矿产资源在中国分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10多年来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工作投入持续减少、规模锐减。中国大多数矿产只要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到2020年其可供储量是可以满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

当前,部分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如石油、富铁、铜、优质铝、优质锤、铭,必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而中国的优势矿产,如稀土、鸽、锡、锢、锐、煤及某些非金属矿产,应采取有力措施,继续保持储量优势。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参会科学家讨论形成观点认为,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应坚持以下方针:一是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开展全国新一轮矿产评价勘查工作,推进建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新基地和开展老矿山深部、外围勘查工作,积极开拓新的矿产资源;二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科学、合理地向外国供给国内优势矿产,充分利用中国短缺的国外矿产资源;三是实施战略矿产资源的储备;四是加强资源保护、矿山环境保护,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五是强化矿产勘查领域地质科学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开发;六是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领导,加快国家地质队伍组建和地质人才培养。这些措施如果能得到实施,将对我国未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由于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探明储量的矿产

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煤、铜、磷、饵盐、绊、铅、镇、稀土等27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因此,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矿产品供应的主要资源基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增加公益性调查评价的资金投入,逐步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对西部的矿产调查要以煤、铜、铁、锤、铝、铅铮、镰、铭、鸽、金、饵盐为重点,重点工作地区应以阿尔泰地区、天山地区、昆仑-阿尔金地区、北山-阿拉善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秦岭地区、西南三江地区、滇黔地区、雅鲁藏布江地区等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这将成为以后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发展的指导性方针。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按列入矿产勘查的矿山建设设计计划中,切实加以保证。


来源:互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