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指导意见,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水头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东风”!
发布时间:2020-02-20 20:56:54 编辑:石材网
马路上的车子多起来了,工厂里的机器转起来了,写字楼的键盘声响起来了……水头小城市的活力正在一点一滴呈现。复工复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连日来,市镇两级深入企业、扎进一线,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用最硬核的干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防范与复工复产各项工作,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东风”。





此外,为进一步解决企业在员工返岗、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运行、资金和运营成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工作部署,在《南安市支持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稳岗十六条工作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水头镇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全面取消超出防疫必要、不切实际的复工条件和要求。规上企业复工复产采取报备制度,由市级选派服务指导员联合乡镇网格员直接核验,符合生产要求的由网格员、指导员共同签字确认,并当场通知企业复工复产;规下企业复工复产也相应采取报备制度,由驻村领导和镇级网格员直接核验,符合生产要求的由驻村领导和镇级网格员共同签字确认,并当场通知企业复工复产。各村(社区)不得擅自下发通知或变相推迟企业复工复产时间,不得在国家、省、市的要求以外搞层层加码。
镇村干部要深入企业,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复工复产后一旦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应按照防疫要求迅速妥善处置,不能简单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同时,根据南防控指办〔2020〕年64号、65号文件要求,各商协会、各企业可组织省外非重点地区入南人员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安全可先予返岗,检测费用由市财政补助30%。
镇、村(社区)、企业办、石材协会、商会等要积极主动作为,及时掌握用工缺口信息。加强与劳动力输出大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沟通对接,有组织、分批次向我镇输送务工人员。对于返岗员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可采取包车、包机等方式集中接回务工人员。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进村(社区)难、租住难等制约企业用工的突出问题,各村(社区)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必要的体温检测和消杀后,未见异常的一律予以放行,不得采取封路、设障等措施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对来自非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要保障其出行、租房等正常生产生活需求。
取消不合理的交通运输管制措施,对企业生产物资等运输车辆在疫情防控期间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通行。积极帮助更多的物流企业复工,支持企业创新物流方式,采取物流直配、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政府与复工复产企业的联系,建立复工复产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更加精准地为全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强化企业的供需对接,积极帮助解决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不衔接的问题,促进全镇企业形成衔接紧密、分工协作、运转顺畅的供应链体系。有序放开石材专业市场开工营业,各市场主体要按照规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行报备制度,由镇企业办进行现场核验,符合条件的由分管领导和企业办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并当场通知复工复产。积极推动便民生活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工开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协调督促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贷、展期续贷、降低利率、减免利息等方式支持企业解决面临的资金问题,不得断贷、压贷、抽贷。强化协会、商会等金融平台功能,为企业融资提供便捷通道、风险补偿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压力增大的问题。
完善挂钩联系企业制度,镇村干部要主动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服务保障,重点帮助企业应对疫情造成的生产经营困境。对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反映较为紧迫、突出的个性问题,协调督导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依托各类线上办事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大力推行企业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速递办”,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项服务,开辟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绿色通道,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审批、代办帮办、上门服务等措施,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坚持全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加强各方统筹,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村(社区)要压实属地责任,将企业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全力创造条件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企业要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安排组织生产,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头镇党政办:0595-86985102
市防控指挥部:12345
卫健局:0595-86382421
交通局:0595-86366801
市监局:12315
0595-86378315
商务局:059586382206
公安局:110
0595-86399000
教育局:0595-86367800
发改局:0595-86382267
工信局:0595-86382211
住建局:0595-86382452
城管局:86359868
农业农村局:86382701
林业局:86382751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石材好于瓷砖的八大优势
下一篇: 市长李永红到五莲县调研督导企业复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鲁永红坚守非遗石雕技艺,融合传统与创新,推动石雕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传承与发展。 [全文]